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春,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洛阳宫城的柳梢抽出嫩绿的新芽,但弥漫在朝堂之上的,却是一股愈发浓烈的肃杀之气与进取的雄心。林羽在初步稳定司隶、化解东部危机后,终于将战略目光坚定地投向了西方——那座承载着汉室辉煌记忆与重要战略价值的旧都长安。一场旨在调动敌军、夺取战略主动权的西进战役,即将拉开序幕。
一、 弘农易手,西进序曲
经过周猛、魏延、徐庶近半年的苦心经营,弘农郡已从军事前沿转变为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基地。郡内流民得以安置,屯田初见成效,城防工事加固完毕,民心渐趋安定。林羽审时度势,决定进行一轮关键的人事调整。他召见马岱与其族弟马翼,这两位将领出身西凉,不仅勇猛善战,更对关中一带的风土人情、地理气候极为熟悉。
“伯瞻,马翼将军,”林羽指着地图上的弘农郡,“此地乃我西进之基石,北扼黄河,西望潼关,位置至关重要。今命你二人率本部西凉精锐,前往接防。马岱为主将,总揽郡内军政;马翼为副,专司巡防与对潼关方向的斥候侦查。你等需稳守此地,抚慰百姓,广布耳目,密切监视夏侯渊动向,确保我大军西进无后顾之忧!”
马岱、马翼慨然领命:“未将必不负主公重托,定使弘农固若金汤!” 数日后,二人率部进驻弘农,与周猛等顺利完成交接。马岱立即着手整顿防务,马翼则派出多批精干斥候,化妆成商旅、猎户,深入潼关附近,打探曹军虚实。
主力西进的重任,则落在了周猛、魏延、徐庶肩上。林羽授予他们极大的临机决断之权,目标是兵锋西指,威逼长安。战略意图非常明确:并非立即强攻这座坚城,而是通过大张旗鼓的军事行动,营造出荆州主力意图西取关中的强大声势,迫使驻守潼关的夏侯渊感到巨大压力,向坐镇中原的曹仁紧急求援。一旦曹仁主力离开荥阳要塞西援,黄忠、庞统预先设下的埋伏便可发挥威力。
周猛老成持重,负责全军调度与后勤保障;魏延勇猛激进,被任命为先锋,率五千精锐先行开路;徐庶足智多谋,参赞军机,并负责沿途招抚地方、收集情报。两万荆州精锐浩浩荡荡开出弘农,沿着渭水河谷,旌旗招展,鼓号喧天, 故意制造巨大声势,向长安方向缓缓推进。
二、 荆襄策应,张网待雀
洛阳方面,黄忠与庞统早已根据林羽的总体战略,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他们的任务是打好一场经典的围点打援之战。黄忠从其麾下百战精锐中挑选了一万五千步骑混合部队,尤其加强了弓弩手的配置。庞统则与参谋人员日夜研究地图与情报,最终将伏击地点选定在宜阳城西的崤山古道。
此地山势险峻,道路蜿蜒于峡谷之间,最窄处仅容数骑并行,是曹仁从荥阳驰援长安的必经之路之一。庞统策划了详细的伏击方案:以魏延的先锋部队为诱饵,伴攻长安周边据点,吸引曹仁来援;黄忠主力则提前数日秘密运动至崤山两侧预设阵地,依山势构筑隐蔽工事,多设旌旗以为疑兵,并准备了大量火箭、滚木礌石等火攻、阻截器材。庞统强调:“此战关键在于隐蔽与突然!务必待曹仁大军完全进入峡谷,首尾不能相顾时,方可发动雷霆一击!务求重创其主力,若能擒杀曹仁,则中原震动!” 黄忠摩拳擦掌,信心十足。一张无形而致命的大网,在崤山深处悄然张开。
三、 汝南抉择,民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