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南望之志(上)

郑成功自幼在闽海之滨养成早起的习惯,天际刚泛起鱼肚白,他便已起身。

在厢房前的空地上练了一趟家传拳法后,只觉得神清气爽,遂信步向昨日印象深刻的校场走去。他想看看,这片土地一日之始的朝气。

尚未走近,那熟悉却又比昨日更显肃杀的操练声已隐隐传来。郑成功心中微动,加快了脚步。

只见校场之上,数百名士卒已然列阵完毕。与昨日张教头带队时强调基础与配合的氛围不同,今日场中弥漫着一股更为凝练、近乎实战的紧绷气息。带领操练的,是一位身着半旧青色箭袖戎装、未着盔甲的将领。

李定国,首次以清晰的正脸形象,登场于郑成功的视野中。

他身形算不得特别魁梧,却站得如松柏般挺拔。面容棱角分明,肤色是久经风霜的古铜色,下颌线条紧绷,显得坚毅异常。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双眼睛,深邃如同古井,此刻正如同鹰隼般扫视着队列,目光所及,士卒无不挺直了腰板,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并未像寻常教官那样大声呼喝,只是沉默地行走在队列的间隙中,步伐沉稳有力。

郑成功悄然停在场地边缘的一处器械架旁,凝神观察。

只见李定国走到一名年轻士卒面前,那士卒正奋力刺出手中的长矛,动作标准,却略显僵硬,缺乏一股子狠劲。

李定国没有说话,只是伸出右手,轻轻托住了士卒的手肘,微微向上调整了一个角度,另一只手在他腰侧一拍,示意发力。

他的动作精准而稳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那士卒依言再次刺出,矛尖破空之声顿时凌厉了几分。李定国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几不可察的认可,随即移步向下一个。

整个过程,他没有一句废话,所有的指令都通过细微的动作和眼神传递,效率极高。

整个操练场,除了兵刃破风声、脚步声和偶尔响起的简短口令,竟无一丝杂音。这种沉静,反而比喧嚣的呐喊更具压迫感。

郑成功心中暗赞:“令行禁止,指挥若定。此将之威,非源于咆哮,乃源于其身正令行,源于士卒发自内心的信服。观其治军,已得‘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之要旨。”

他的目光又扫过场中士卒。无论是面容稚嫩的新兵,还是眼神凶狠、带着原西营烙印的老兵,在看向李定国背影时,都流露出一种混合着敬畏、信赖甚至近乎崇拜的情绪。这种凝聚力,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养成。

晨光渐炽,操练暂告一段落。李定国这才转身,目光似乎无意地扫过郑成功所在的方向,微微停顿了一下,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并未因陌生人在旁观而感到诧异或不悦,随即大步向校场外走去,想必是去处理军情相关的事宜了。

郑成功望着他离去的挺拔背影,心中已然明了:昨日孙铁柱所言非虚,这位李定国将军,确是一把藏在荆襄这看似安稳鞘中的利剑,锋芒内敛,却寒意迫人。

午后,云茹唤上郑成功,道:“随我去南边看看。”

两人信步而行,穿过繁忙的谷地,沿着一条逐渐抬升的山径,走向河谷南端那座最高的了望塔。越往上走,人烟越稀,视野越发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