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册封的余音尚绕梁未绝,礼部便已紧锣密鼓地筹备起选秀事宜。旨意明发,凡京畿及各地三品以上官员嫡出之女,年十六至十八,品貌端庄、通晓文墨者,皆在应选之列。一时间,京城内外,凡符合条件的高门府邸,无不暗流涌动,精心教养的嫡小姐们更是被寄予厚望,期盼能在这前所未有的盛大选秀中脱颖而出,攀附天家,光耀门楣。
慈宁宫内,皇太后林清玥正与太上皇齐珩叙话。谈及选秀,齐珩道:“安邦已登基一载,中宫之位空悬,非长久之计。此次选秀,首要便是为他择一贤后,母仪天下。再者,武阳、睿思府中已有主事之人,倒也罢了。明远、凌云、破军、定国他们,既已封王开府,身边岂能长久无人主持中馈?尤其是明远,年已二十有五,常年戍边,身边连个知冷热的正经侧妃都无,只有早年宫中指去的两个通房丫头照料起居,实在不像话。”
林清玥闻言,深以为然,她轻叹一声:“陛下说的是。明远那孩子,虽非我亲生,但自小亲近我,与安邦他们亦是无分彼此。德妃姐姐这些年协理六宫,尽心竭力,对明远更是挂心。于公于私,都该为他寻一位贤良淑德、能体谅他戍边艰辛的王妃。”她顿了顿,又道,“安宁那丫头也十九了,只是我这心里……总还舍不得她早早出嫁,想再多留她一年半载,承欢膝下。”
齐珩知她爱女心切,笑道:“便依你,安宁的婚事,稍后再议不迟。”
选秀前夕,林清玥特意下了一道懿旨,宣召丞相赵煊携诰命夫人柳清漪及子女入宫觐见。柳清漪“逝”而复生、得封一品诰命之事,早已在京中传为佳话,如今奉诏入宫,更是引得众人瞩目。
翌日,赵煊夫妇携一双儿女——十八岁的赵念裳与十七岁的赵怀瑾,恭敬入宫。在慈宁宫正殿,时隔近二十载,林清玥与柳清漪终于再次相见。两人执手相看,眼中皆盈满激动与感慨的泪光。
“清漪……苦尽甘来,终是等到今日了。”林清玥声音微哽。
柳清漪更是泣不成声,跪拜下去:“臣妇……叩见皇太后娘娘!娘娘凤体康健!若非娘娘当年再造之恩,焉有清漪今日?此恩此德,清漪与赵煊,永世不忘!”
林清玥忙亲手扶起她,目光随即落在她身后那一对宛如璧人的儿女身上。她的目光尤其在赵念裳身上停留,少女身着浅碧色衣裙,容貌继承了其母的绝色,更添几分灵秀与书卷气,举止落落大方,眉宇间却隐含一丝不易察觉的羞怯与仰慕。
“这便是念裳和怀瑾吧?快上前来,让哀家好好瞧瞧。”林清玥柔声道。
赵念裳与赵怀瑾依言上前,恭敬行礼。林清玥顺势拉住赵念裳的手,看似亲切打量,实则悄然运转了读心术。刹那间,少女纯净而略带纷杂的心声涌入脑海:
【……皇太后娘娘,比想象中还要慈祥美丽……娘亲常说,没有娘娘就没有我们一家……】
【……陛下……那样英明神武,登基一年便政绩斐然,朝野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