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殿内,落针可闻。狄仁杰“宫中之人”的指控,如同惊雷,震得群臣心神摇曳,皆屏息凝神,等待着女皇的反应。空气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武则天端坐龙椅,凤目微阖,看不清其中情绪,唯有轻轻敲击扶手的手指,显露出她内心的波澜。良久,她缓缓睁开眼,目光如冰刃般扫过全场,最终定格在狄仁杰身上。
“狄卿,”武则天的声音平静无波,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方才所言,牵扯宫闱,干系重大。朕且问你,你指证宫中之人,可有确凿证据?所指又是何人?”
这是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也是狄仁杰必须面对的难关。他若直接点出某位“贵人”或具体内侍,而无铁证,便是诬告,后果不堪设想。他若含糊其辞,则之前的指控便立不住脚。
狄仁杰深吸一口气,从容奏道:“陛下明鉴。臣目前所获证据,皆指向凶手与宫廷密切相关,但具体何人,尚需进一步核查。龙涎香乃御用之物,流向外间必有记录;手背带疤之内侍,宫中名册应有记载;官靴样式,亦可供比对。臣恳请陛下,允臣查阅相关宫籍档案,并询问可能知情之内侍宫人,必能水落石出。”
他并未指名道姓,而是提出了合情合理的调查请求,将皮球又巧妙地踢回给武则天,同时表明了自己并非无的放矢。
武则天凝视着狄仁杰,眼神深邃难测。她深知狄仁杰的老成持重,若无相当把握,绝不会在朝会上如此直言。此案背后,恐怕真藏着不愿为人知的龌龊。而狄仁杰选择公开奏报,或许正是想借朝堂舆论,迫使此事无法被轻易压下。
“淮阳王遗孀横死,确需查明真相,以安宗室之心。”武则天终于开口,声音带着一丝冷意,“然,宫闱重地,岂可因风闻而轻易惊扰?狄仁杰!”
“臣在!”狄仁杰躬身。
“朕命你,会同内侍省、殿中监,在三日内,就龙涎香流向、疤面内侍、官靴样式等线索,进行秘密核查。一应档案人员,皆需配合。但切记,不可扩大事态,不可惊扰后宫,若有结果,需先密奏于朕!”武则天的旨意,既给了狄仁杰调查的权力,又划定了严格的界限,更保留了最终处置权。
“臣,领旨谢恩!”狄仁杰心中稍定,这已是他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三日时间,虽紧,但足够他进行关键性的查证。
“至于柳氏,”武则天语气稍缓,“按制安葬,追封褒奖,以示朝廷抚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