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盐引惊涛

陈文举早已听得目瞪口呆,如听天书!期货?专营牌照?交易所?质押贷款?皇家债劵?每一个词都如同惊雷在他脑中炸响!这已不是简单的理财,这是要将整个大晟的经济命脉彻底打碎重组!其构想之奇诡,规模之宏大,风险之莫测,远超他毕生所学所闻!他下意识地看向皇帝,想从那张深不可测的脸上找到一丝否定的迹象。

然而,萧景琰的脸上,没有任何震惊或迟疑。只有一种深沉的、如同古井无波般的平静,以及眼底深处那不断跳动的、越来越亮的锐利光芒!

“好!”一声低沉却蕴含着巨大力量的断喝,打破了沉寂。

萧景琰猛地站起身!玄色衣袍在幽暗中无风自动!他锐利的目光如同实质,刺向激动不已的沈砚清和惊魂未定的陈文举。

“沈卿之策,深合朕心!”他的声音带着一种掌控乾坤的决断,“然,此策若行,如同在朽木之上悬千钧!稍有不慎,便是粉身碎骨,万劫不复!故,需补其缺漏,铸其筋骨!”

他踱步至密室中央悬挂的巨大大晟疆域图前,指尖重重划过江南膏腴之地、两淮盐场、京杭运河的脉络:

“其一,铁腕护法!即刻由都察院、刑部、暗影卫抽调精干,组建‘盐铁漕运稽查处’!专司打击私盐、严查旧盐商勾结官员、监督盐引交易所、追缴地方积欠!凡有阻挠新法、囤积居奇、操纵引价、恶意拖欠者,无论其背景多深,家资多厚,一律严惩!抄家灭族,绝不姑息!此为推行新法之铁血根基!赵冲!”

“臣在!”一直如同影子般肃立在角落的赵冲立刻应声。

“此事由你总领!赐‘如朕亲临’金牌!遇事可先斩后奏!”

“遵旨!”赵冲眼中寒芒爆射,杀伐之气瞬间弥漫密室。

“其二,信用立本!新制盐引,乃朝廷信用之具象!绝不容有失!沈砚清!”

“臣在!”沈砚清连忙躬身。

“由你暂领户部新设‘盐引清吏司’郎中衔!全权负责期货盐引之印制、登记、核销、交易所规则制定!引本银数额、牌照竞拍底价、交易所抽税比例……所有细则,由你与陈文举三日内拿出详尽条陈!条陈需经得起算学推敲,更要堵死所有可能之漏洞!记住,此引信用若崩,则新法必亡,国本动摇!朕要的是万无一失!”

“臣……臣万死不辞!定当竭尽所能!”沈砚清激动得声音发颤,他知道,一步登天的机会来了!但也伴随着粉身碎骨的风险!

“其三,分化瓦解!江南豪强,树大根深,积欠如山,必是新法最大阻力!然其内部,绝非铁板一块!陈文举!”

“臣在!”陈文举连忙应道。

“你即刻以户部名义,拟一份‘恩旨’!言明:凡历年积欠朝廷税赋之地方豪强、士绅、商贾,若能于新法推行后三个月内,主动缴纳所欠税银粮秣之五成,并认购一定数额之‘皇家建设债劵’者,剩余五成积欠,可予以‘特赦’!既往不咎!若冥顽不灵,待朝廷腾出手来,新账旧账一并清算,严惩不贷!此旨明发江南各州县!朕要让他们自己先乱起来!”

陈文举眼睛一亮:“陛下圣明!此乃阳谋!主动缴纳者,可保平安,甚至可能在新法中分一杯羹;顽抗者,则成众矢之的!分化瓦解,事半功倍!”

“其四,以工代赈,稳北疆!北疆三州减免赋税之旨已下,然灾民口粮、战后重建,迫在眉睫!传旨工部及北疆行营!”萧景琰的指尖重重戳在舆图北疆区域,“即刻以朝廷名义,招募灾民青壮,疏浚河道,重修城池,铺设官道!工钱以粮食、布帛、盐引结算!所需钱粮,由即将收取之牌照费、引本银中优先拨付!既解灾民饥困,稳定北疆,又以工代赈,将部分盐引信用初步下沉至民间!”

“陛下思虑周全!”陈文举由衷叹服。此策一举数得,将新法的触角延伸到了最需要稳定的地方。

“其五,舆论造势!”萧景琰的目光变得幽深,“如此惊天变革,必引朝野震荡,流言四起!需未雨绸缪!陈文举,沈砚清!”

“臣在!”

“新法条陈拟好后,不必急于公布!先由翰林院挑选笔杆子,撰写檄文!历数旧盐政之弊,贪官蠹虫之恶,积欠之害!宣扬新法乃‘利国利民,廓清积弊,与民商共利’之良策!檄文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更要描绘新法成功后之盛世图景!待舆论稍起,朕再于朝堂之上,雷霆推行!”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