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智囊团总部深处的这间休息室,与之前的纯白隔离房间风格迥异。暖色调的木质墙面,舒适的沙发,角落里的绿植,甚至还有一个小小的书架,上面摆放着一些经典着作和最新的学术期刊。柔和的光线从模拟窗户的灯带中洒落,试图营造一种让人放松的氛围。
但林野坐在沙发上,身体依旧有些僵硬。精神的疲惫感如同附骨之疽,并未完全消退。他小口啜饮着工作人员准备好的热茶,温热的液体划过喉咙,带来一丝微不足道的慰藉。
门被轻轻推开,陈岚走了进来。
她换了一身较为休闲的浅灰色西装套裙,少了些许在高层会议上的锐利锋芒,但那双眼睛依旧清澈而专注,仿佛能洞悉一切。她手里拿着一个轻薄的电子文件夹,在林野对面的沙发坐下。
“感觉怎么样?身体和精神上,有没有哪里特别不适?”陈岚开口,声音平和,带着专业人士特有的冷静关怀。
“还好,主要是精神上有些疲惫,休息一下应该没问题。”林野放下茶杯,如实回答。面对这位力排众议、将重注压在自己身上的智囊团负责人,他心中有种复杂的情绪,既有感激,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戒备。
陈岚点了点头,打开电子文件夹,上面显示着林野在副本中的一些行为轨迹和关键节点记录。“放松点,这次谈话主要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你在副本中的经历和感受,这有助于我们完善对规则的分析模型。你只需要描述你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任何细节都可能很重要。”
她开始了系统性的询问。从最初进入小镇的环境感知,到居民的状态,规则的提示,发现怀表的过程,遭遇无面者的细节,以及最后如何找到钟表匠的工坊和日记。
林野尽力回忆,描述得清晰而客观。他讲述了小镇诡异的时间感,居民的麻木,小女孩的哭泣和关于照片的线索,废弃工坊里的惊险,以及最终在钟楼地下发现真相的经过。他提到了钟表匠因女儿意外去世而悲痛欲绝,扭曲规则创造循环的悲剧,以及通关的关键在于帮助其完成告别,让时间继续流淌。
他的叙述条理分明,重点突出,充分展现了他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
陈岚听得很认真,偶尔在文件夹上记录,或者提出一两个 clarifying question(澄清性问题),引导他更深入地描述某个场景下的心理活动或直觉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