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人安静地咀嚼着鱼肉,动作小心而急迫,仿佛担心这份温热的馈赠会随时消失。尾巴仍护在身前,但身体的弧度已不再那样紧绷。

就在此时,投递口传来轻微的“咔哒”声。新的托盘被送入,其中没有食物,只有在金属表面被划出的几道符号。

鼠人立刻停下动作,耳朵竖起,眼神重新变得紧张。她盯着托盘,目光一寸寸移动,直到辨认出其中的形状。

那是她熟悉的符号——“同伴”。

她曾在岩壁上用尾巴画下它,如今却在这冰冷的金属上重现。

她的呼吸骤然急促,手指缓慢地伸向托盘,轻触符号的凹痕,仿佛要确认这并非幻觉。

舱壁另一侧,科研组成员屏息注视着监控画面。一名语言学顾问迅速在光幕上调出她可能理解的矮人语字库,示意继续。

来自矮人语的符号很快被刻出:

“名字?”

鼠人眨了眨眼,尾巴微微甩动。她犹豫片刻,低声吐出几个音节,含糊而颤抖。

声音里带着异样的鼻音,夹杂着啮齿般的震颤。

科研人员立即记录,屏幕上跳出转写符号。

“可能是名……发音接近‘薇拉’。”语言学家皱着眉头分析,“她在用矮人语的音节拼法,但并不完全一致,很可能夹杂了族群特有的变音。”

托盘再次送入,上面刻下新的符号:

“薇拉 = 你?”

鼠人凝视托盘,双眼闪烁不安。片刻后,她伸出手指,缓缓点在“薇拉”的符号上,又指了指自己。

舱外的人们屏住呼吸,屏幕上的数据同步刷新,确认了这个回应。

新的托盘被送入检疫舱,这一次不再只有单一符号,而是几幅粗糙的线刻图案。

第一幅是矮人的轮廓:矮小、厚重,头顶有火焰般的标记,旁边画着锁链。

第二幅是鼠人的形象:长耳、尾巴,手脚纤细,被链条缠绕在一起。

第三幅则是两个形象并列,但链条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