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曙光空间站

弥林星高轨道上,随着各舱段逐步完成姿态调整,电力系统稳定供能,内部的灯光一盏盏点亮,犹如在虚空中燃起的火焰。

空间站的主控舱内,指示灯从红转绿,科研人员在无重力环境下熟练地操作着终端。

空气循环系统启动,内部的湿度和温度逐渐稳定在接近地球的标准,清新的氧气如流水般缓缓注入。

舱壁传来轻微的振动,那是生命保障系统全功率运转的回响。

几名工程师随即从气闸舱内漂浮出来,他们的身影引起了地面所有观测人员的注目——因为他们身上穿着的,正是东协最新研发的动力太空服。

这种新型太空服内层编织了蜂窝状碳纳米管网络,外壳则覆盖着高反射率的复合材料。

它不再是笨重的气囊,而是近似贴身的装甲,带有流线型的外观。

服装关节处镶嵌着微型伺服马达,可以根据动作自动调节输出,让宇航员在真空环境中依旧保持灵活。

背部则是紧凑的“同位素电池模组”,提供持久的电力。

更令人瞩目的是,它内置了一套微型推进喷口,能让宇航员在外太空进行短程机动,摆脱过去依赖安全缆绳的局限。

头盔上的全息显示屏实时投射环境数据,甚至可以与空间站的AI系统直接连接,完成路径导航和任务辅助。

透过外部摄像机的画面,可以看到数名科研人员正在外部舱壁上固定太阳能帆板的末端锁扣。

动力太空服的微型推进器喷出蓝白色的气雾,他们像在真空中游弋的游鱼,动作干净利落。

地面大厅里,观测画面传来一阵掌声。

————————————

曙光空间站进入稳定轨道后的第三个昼夜,航天员将核心能源调度完毕,空间站外部的巨型桁架随即开始缓缓展开。

那是一列由数个舱段拼接而成的多光谱观测系统,外形如同一只展开羽翼的钢铁巨禽,白色的表面镶嵌着层层光学与传感模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