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旁边的批注清晰写着“断肢再生的潜在可能”。

会议室里的空气因这句话而一度凝滞。

负责风险评估的主任轻咳了一声,翻到下一页,病毒的高度突变性和失控案例同样被详细记录。报告指出,一旦偏离控制环境,这种株系足以引发新的灾难。

“报告里也提到,这种株系突变率极高。失控案例已有多次。如果偏离控制环境,后果不可估量。”

另一名主任插话:“但你看——这不是单纯的破坏,它在某些情况下表现出修复倾向。如果能加以利用,战场医疗、创伤修复,甚至断肢再生,都可能迎来突破。”

“这类生物体太不稳定了。今天它修复细胞,明天就可能转化为新的病灶。任何失误都会把整个项目变成灾难。”

有人摇头道,“问题不在于能否应用,而在于是否可控。真正的医疗方案不应建立在这种不稳定的载体上。我们需要的是结果,不是风险。”

“既然如此,这个方向只能停在基础科研。”

“病毒样本封存,只允许分析它的诱导机制。”

“真正的医疗与战略医学项目,我相信,纳米织机不会让我们失望。”

最终,院长拍板,并点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病毒将仅限于科研分析,用来解构其诱导转化的分子原理,建立模型,提取其中的有效规律。

而真正面向临床和战略医学的应用,将交由“纳米织机”制造的纳米机器人来实现。

那是可控、可设计、可编程的人造工具,不会像这株病毒一样隐藏着不可预测的风险。

而且,生物工程院想要一台纳米织机很久了。

会议结束时,报告被转入生物工程院的独立数据库。

冷光下,投影屏幕逐渐熄灭,只有加密存档的指示灯依旧闪烁。

病毒的秘密被封存起来,不作为药物,不作为武器,而只是作为一道科学问题,等待逐层拆解。

——————————————

天竺,布尔尼亚,东协驻天竺部队司令部。

情报处的军官推开门,带来一份由东协总部直接下达的加密文件。

小主,

文件经多重验证后才在投影屏上呈现。黑色的标题写得简洁:“确认天竺境内存在研究与投放生化武器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