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烂尾道路继续施工

对于中亚的剧变,东协的反应基本上很平静。

官方声明措辞冷静:关注地区稳定,愿意在新政府不干预商业活动的前提下继续贸易往来。

实际上,决策层把主要精力放在别处——太空计划、太平洋的海上通道建设,以及北美洲的战事。

中亚的局势被归为“地区性政治波动”,列入情报监控名单,但并非优先处理对象。

在火车站,工人照常装卸。

集装箱上印着熟悉的企业标志,货单经过检验后,被贴上“民用物资”“双边合同”字样,送上往西的货运列车。

物流公司的办公室里,合同经理翻看着一份又一份发票和保险单,电话那头是哈萨克的边境调度员。

事情按程序进行,没有惊喜,也没有迟疑。

外交部的分析室里,地缘政治顾问每天接收来自情报机构的简报。

简报中列出了几项关注点:能源通道是否会被限制,关键矿产是否会被国有化,东协企业的人员与设施是否安全。评估结果往往是“短期内影响有限”。

于是决定派出小规模的商务观察组和法律顾问,准备随时处理合同与赔偿问题,但不准备进行公开的政治干预。

军方的态度更为明确,军事委员会的作战参谋把中亚列为“二级关切区域”。

在战区优先级排序表上,与美洲盟友的海上补给线以及北大西洋的对峙位列前茅,随后的是天竺地区的稳定还有北非的乱局,中亚——暂时还排不上号。

指挥部把侦察卫星的过境频率提高,把无人机航线调整到中亚上空,以便在必要时快速获取影像。

但实际舰队调动和空军部署并未因此改变。

经贸体系继续运转。东协的贸易办公室与当地港口、海关保持接触,签署“过境通行与商贸保护协议”的主要条款。

协议的精神简单直接:保障企业资产与人员安全,确保合同执行与支付渠道畅通。

若出现收归国有或大规模没收财产的行为,协议允许企业按合同条款要求赔偿或暂停合作,但不作为军事介入的理由。

企业界则更为务实,能源公司、采矿集团和物流企业在内部紧急会议上讨论风险对冲方案,把关键设备分散存放,调整保险范围,启动本地化管理团队,增加雇佣本地技术人员以降低政治风险。

媒体上的报道保持克制,官方新闻重申对外合作与不干涉原则,同时报道太空项目的新进展与对美洲局势的支援行动。

社评里强调稳定贸易链的重要,提醒企业注意合同法与外交谈判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