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利雅得。
金顶的清真寺在灯光下闪着微光,街上的车辆缓缓行驶,偶尔传来几声远处祷告塔的回响。
王宫的会议厅仍然亮着灯,窗外的风带着沙尘,拍打着厚重的窗帘。
长桌中央,国王的影子在吊灯下被拉得很长。几名王子和顾问静静地坐在两侧,桌上摆着几份由钢铁盟约递来的文件。文件封面用阿拉伯语和德语两种文字印着:“地中海稳定与安全合作框架”。
国王没有开口,只是轻轻转动念珠。身旁的外交大臣率先打破沉默:“他们愿意在的黎波里设立联合情报中心,并且承诺提供反恐支援。代价是……我们需要开放红海口岸,允许他们的舰队常驻。”
“他们的舰队?”王储抬头,语气平稳,“那是帮助还是监视?”
“陛下,”内政大臣插话,“我们都清楚,现在的问题不在他们,而在北边。中亚红潮正往南蔓延,苏俄重新崛起。若是他们的理念再往下传,我们的王国也会有麻烦。我们不怕贫穷,但怕动荡。”
空气变得更沉。
那些在街头呼喊口号、在地下传播社交帖的年轻人,不一定懂什么社会主义,却知道“公平”这两个字能让他们鼓掌。
那是最危险的征兆。
“欧罗巴人能做什么?”国王终于开口,声音沙哑但镇定,“他们能让我们的王座更稳吗?”
外交大臣立刻点头:“他们提出建立‘皇家安全技术合作局’,会派出顾问协助情报部门整顿网络系统;并且,他们愿意用欧元直接预购十年的石油配额,价格虽然低,但能保证现金流稳定。”
王储低声笑了一下:“听起来像殖民者的语言,只不过这次他们带来的不是十字架,而是银行密码。”
次日,来自雅典的钢铁盟约代表团抵达。
特使是一位中年人,银发整齐,西装笔挺,说话时用缓慢的英语:“我们尊重每一个主权王国。我们不干预信仰,也不要求改革。我们只希望——稳定。”
利雅得的宫廷善于读懂这种语言。
所谓“稳定”,指的就是——只要王室忠于盟约,不让苏俄的旗帜或东协的贸易渗透到国内,他们便能得到保护。
这句话不需要明说。
谈判的第三天,文件上多出一行新的条款:钢铁盟约将为沙漠防线提供防空系统,并协助训练王国卫队。
————————————
阿布扎比的海风更温和。
海滨宫殿外,几辆防弹SUV停在棕榈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