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中国平安:学会放弃,不赚看不懂的钱

交易室里,团队成员们正激烈讨论着中国平安的投资机会。

韩风却安静地坐在角落,在笔记本上写下:

“有些钱,注定不属于你。”

2020年的中国平安,正处在转型的关键节点。股价在70-85元区间持续震荡,市场上分歧巨大。看多者认为其科技赋能和综合金融模式将开启新增长曲线;看空者则担忧其寿险改革阵痛和投资端压力。

团队里的年轻分析师小王激动地展示着他的研究报告:“平安的PEV估值已处于历史低位,这是难得的投资机会!”

韩风注视着屏幕上那复杂的业务结构图,轻轻摇了摇头。

---

01 往昔教训:盲目追逐的代价

这不是韩风第一次面对中国平安的投资选择。

2017年,平安股价气势如虹,从35元一路飙升至80元,成为当年的大牛股。那时的韩风,还是个热衷于追逐热点的交易员。

“当时我只看到股价在涨,听到大家都在说‘平安是家好公司’,就盲目跟风买入了。”韩风回忆道。

他买入的成本在75元左右,投入了可观仓位。买入后股价确实继续上涨了一段时间,最高触及81元。但韩风并没有卖出,因为他根本不理解这家公司的价值逻辑。

随后,平安进入长达两年的调整期。2018年,在资管新规、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下,股价最低跌至55元。

“那段时间我很痛苦,每天都在纠结是该止损还是补仓。但因为不了解这家公司,我无法做出理性的决策。”

最终,在股价反弹至65元时,韩风选择了离场,亏损超过13%。更让他懊恼的是,卖出后不久,平安股价再次开启上涨。

“这次经历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不了解的公司上,即使赚钱也是侥幸,亏钱才是必然。”

---

02 迷雾重重:理解平安的挑战

2020年的中国平安,比2017年时更加复杂。

韩风花了整整两周时间深入研究,发现了几个难以理解的关键点:

首先,寿险改革的效果存在不确定性。 平安正在推进“产品+渠道”双轮驱动的改革,但2020年中报显示,新业务价值同比下降24.4%,代理人规模较年初下降10.2%。改革阵痛期的长度和深度难以预估。

其次,投资端面临挑战。 平安的保险资金投资组合中,不动产和相关投资占比不低。在房地产调控和利率下行的环境下,投资收益率面临压力。2020年中报显示,净投资收益率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

最重要的是,业务结构过于复杂。 平安已经发展成为涵盖保险、银行、证券、信托、科技等业务的综合性金融集团。韩风在笔记中写道:

“理解平安,需要同时理解寿险的内含价值、银行的不良率、科技公司的估值逻辑,还要预判宏观经济和利率走势。这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

团队里的小王无法理解韩风的谨慎:“风哥,平安的PEV估值已经不到1倍,处于历史最低水平附近,这难道不是很好的安全边际吗?”

韩风平静地回答:“估值低不等于一定会涨,更重要的是要理解价值创造的内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