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独孤练剑

自襄阳城外,神剑山庄的血色黄昏后,周易与紫儿便带着年仅十二三岁的小独孤,离开了那是非之地。

他们没有选择车马,亦不施展惊世骇俗的轻功,只是如同寻常的师长带着子侄,一路步行,向南而行。看似漫无目的,实则每一步都暗合周易引导小独孤感悟天地、磨砺心性的深意。

小独孤身负血海深仇,又得父亲临终嘱托与周易允诺,心性早已远超同龄孩童。他沉默寡言,那双锐利的眼睛却无时无刻不在观察、思索。他将巨大的悲痛与仇恨深深压在心底,化作无穷的动力,全部倾注到了剑道之上。

这一路,便是最好的课堂。

山川河流、古木幽泉、风雨晴雪,乃至市井喧嚣、人间百态,无一不可入剑。

周易如今修为已臻化境,高屋建瓴。他自身不仅精通逍遥派诸般绝学,更对大理段氏《六脉神剑》的无形剑气、以及《独孤剑诀》“破尽万法”的剑理皆有极深的理解。

他教导小独孤,并非简单地传授固定剑招。

清晨,于雾气氤氲的林间空地上,周易并指如剑,随意挥洒。他时而使出“六脉神剑”的运劲法门,凌空点出,剑气无声无息地切断远处飘落的树叶,向小独孤阐述“气”与“意”的发散与凝聚,无形之剑的玄妙。

“独孤,看好了。剑非必是手中铁,气贯于指,意动之间,亦可伤敌于无形。此非让你弃剑,而是要你明白,‘剑’之概念,远比你手中所握更为宽广。”

小独孤凝神观看,若有所思,尝试着调动体内初成的内力,模仿那无形剑气的发力方式,虽稚嫩,却已初具雏形。

午后,休息于溪边巨石,周易又会折下一根树枝,随手施展几式《独孤剑诀》中的精义。他从“总诀式”的万千变化讲起,剖析“破剑式”、“破刀式”直至“破气式”、“破势式”的核心原理,并非死记硬背,而是引导小独孤去理解其中“料敌机先”、“攻其必救”、“无招胜有招”的剑道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