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仿秦制

草原的风雪越发凛冽,李砚的营地却越发兴旺。新征服的秃鹫部帐篷被重新排布,与原有营地连成一片,炊烟袅袅,人声鼎沸,竟有了几分小城池的气象。李砚坐在新搭建的议事帐内,看着案上铺开的简陋地图——上面用炭笔标注着已征服的部落和待征伐的目标,密密麻麻,像一张正在扩张的网。

“照这个势头,开春前,就能统一东部草原了。”李砚指尖划过地图上的“狼居胥山”,那是草原东部的象征,也是他下一步的目标。

他能进展如此之快,军功制功不可没。

这制度说穿了就是“抄作业”——抄秦朝的“军功爵制”,再结合草原部落的习性稍作修改。杀敌一人,赏粮食十石;斩将一首,赏牛羊百头;攻破部落,参与者按战功分战利品,最勇猛者可获“百夫长”“千夫长”之位,管辖俘获的部众。

“点数官,报今日战功。”李砚对着帐外喊道。

两个精瘦的汉子应声而入,手里捧着用兽皮制成的“战功簿”,上面用炭笔歪歪扭扭地记着名字和杀敌数。这两人是从大周俘虏里挑出的识字者,专门负责记录战功,确保公平。

“回神使,昨日攻伐‘黄羊部’,神卫营共斩敌三百二十七人,俘敌五百一十三人,缴获牛羊两千头。其中,千夫长巴特尔斩敌十一人,获首将首级;百夫长阿古拉率部先登,攻破营门……”

点数官高声念着,帐内的将领们个个屏息凝神,眼神里闪烁着渴望的光芒。这些战功,意味着实实在在的赏赐和地位,是草原汉子最看重的荣耀。

“巴特尔,赏牛羊两百头,赐‘射雕手’称号,部众扩编五十人!”

“阿古拉,赏粮食五十石,升为千夫长!”

“其余将士,按战功分赏,今日午时发放!”

李砚的声音清晰有力,每念到一个名字,对应的将领便单膝跪地,高声领命,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红光。这种“付出即有回报”的制度,像一剂强心针,让整个神卫营的战斗力飙升。

“还是这招管用。”李砚心里暗笑。他没学过什么复杂的治军之道,却明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草原人直肠子,你给够好处,他们就敢为你拼命。空间里的粮食、物资堆积如山,正好用来做这个“饵”。

分发赏赐时,营地广场上排起了长队。战士们拿着点数官开具的“战功票”,兑换粮食、布匹、牛羊,脸上的笑容比冬日的阳光还要灿烂。老人们看着自家儿子、孙子领回的赏赐,对着李砚的帐篷连连叩拜;孩子们则围着满载而归的战士,兴奋地呼喊着。

“跟着神使,有肉吃,有荣耀!”这样的话语,在营地四处流传,比任何教义都更能凝聚人心。

除了军功制,李砚还开始模仿匈奴的“分封制”,只是暂时未敢用“左右贤王”这样的名号,而是先设“东、西、南、北”四营,各由一名得力的千夫长统领,分管不同方向的征伐和防御。

“木合亚,你领东营,镇守黑风山方向,防止大周边军异动。”

“巴特尔,你领西营,继续向西推进,目标‘野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