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丝路筑雄城

李砚站在西域都护府的了望塔上,手中把玩着一块来自波斯的蓝宝石。塔下的商道上,驼铃声此起彼伏,中原的丝绸商队、西域的香料贩子、甚至远道而来的大秦(罗马)使者,都在神鹰部士兵的引导下有序通行。每隔十里便有一座驿站,士兵们穿着亮银铠甲,手持长矛,既维护着秩序,也收取着过路费——按照李砚定下的规矩,所有商队需将货物的三成作为“保护费”,看似霸道,可比起以往沿途各国层层盘剥的五成甚至七成,已是天大的恩惠。

“大可汗,这周的过路费清单。”木合亚捧着账本上前,脸上难掩喜色。清单上的数字密密麻麻,光是丝绸一项,抽成便堆满了三个仓库。中原的丝绸在西域和更远的波斯、大秦简直是硬通货,一匹上等蜀锦能换十匹良马,或是一箱子珍珠,商人们即便被抽走三成,依旧能赚得盆满钵满,对神鹰部的“保护”更是感恩戴德。

李砚接过账本,随意翻了翻便放在一旁。对他而言,数字只是个符号,真正重要的是这些流动的财富背后,凝聚起的势力——商队带来的不仅是金银,还有中原的铁器、工匠,西域的良马、矿石,甚至还有各国的情报。

“让工匠营的人过来。”李砚下令。

很快,十几个来自中原和西域的工匠被带到塔下,为首的是个姓秦的老工匠,曾是大周工部的能工巧匠,因战乱流落西域,被李砚的商队收留。

“大可汗召见,不知有何吩咐?”秦老匠躬身行礼,眼中带着敬畏。他从未见过如此年轻却如此强悍的霸主,不仅武力无双,更懂利用商道聚敛财富,甚至对筑城、冶炼都有独到见解。

“我要筑一座城。”李砚指向北方草原深处,“选一处背靠大山、水草丰美的地方,要足够大,足够坚固,能容下十万人,还要有粮仓、军械库、马场,甚至……宫殿。”

秦老匠愣了愣,随即眼中燃起兴奋的光芒:“筑城?大可汗要建王都了?”

“算是吧。”李砚淡淡道,“草原部落逐水草而居,终究是流寇行径。要成霸业,必须有一座固若金汤的根基。”

他早已选好了地址——在漠北深处的阴山南麓,那里有天然的石壁作为屏障,山下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河流纵横,既能放牧,又易守难攻。更重要的是,那里远离中原纷争,却又能通过新开辟的商道与西域、中原相连。

“人手不是问题。”李砚看向远方劳作的奴隶群,那里有沙陀国的俘虏,有大月氏国的降兵,还有不听话的草原小部落族人,足有上万人,“这些异族奴隶,不用白不用。”

筑城的命令很快传遍各部。神鹰部的部众们起初有些不解——草原人向来不擅筑城,觉得那是中原人的累赘。但看到李砚的决心,加上能分到城中的居所,便也积极起来。

秦老匠带着工匠们先去阴山勘察地形,绘制图纸。他们按照李砚的要求,以阴山主峰为依托,在山脚下开凿地基,用巨石和夯土筑起城墙,城墙高十丈,厚五丈,上面能并行三匹战马,还预留了箭楼、了望口和投石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