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铁与血

而这种计时技术,很快就被用到了更广泛的领域。长安的钟楼装上了巨大的机械钟,用齿轮传动报时,误差极小;工厂里用计时器管理工时,提高了生产效率;甚至连农民都用上了“计时水漏”,根据时间安排灌溉和施肥。

战争对交通的推动更是显而易见。

为了能快速向前线运送士兵和物资,李砚下令修建的铁轨不断延伸。最初的铁轨只是简陋的铁板铺在木轨上,只能跑人力推车;随着战场对运力的需求越来越大,蒸汽机车应运而生——最初的蒸汽机车时速只有十公里,还经常出故障,但经过工匠们的不断改进,如今的机车时速已能达到五十公里,车厢能装载数百名士兵或数十吨物资。

多瑙河畔的铁路通车那天,王烈站在站台上,看着蒸汽机车喷着白雾驶来,车厢里满载着从中原运来的粮食和弹药,激动得老泪纵横。他还记得几年前,运送一批火炮需要数千民夫拉着牛车,走三个月才能到前线,如今只需三天就能送达——铁路,让大秦的军队拥有了前所未有的机动性。

而铁路的普及,又带动了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一系列产业的发展。为了给蒸汽机车提供燃料,各地的煤矿纷纷开采;为了铺设铁轨,钢铁产量激增;为了维修机车,机械修理厂遍布各地……一个围绕铁路形成的工业体系,在战争的需求下迅速成型。

小主,

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样离不开战争的催化。

多瑙河战场上,秦军士兵因伤口感染死亡的人数,一度超过战死的人数。李砚将空间里的“消毒法”和“清创术”传授给军医,要求他们用煮沸的纱布包扎伤口,用酒精清洗器械。这个看似简单的做法,让伤口感染率下降了七成。

为了救治战场上大量出现的骨折士兵,军医们发明了“夹板固定术”,用木板和绷带固定断骨,再配合空间培育的接骨草药,治愈率大幅提高。后来,这种技术被用到了民间,不少因意外骨折的百姓因此保住了肢体。

更令人称道的是“输血术”的出现。南印度的丛林战中,一名士兵腹部中箭,失血过多,眼看就要不行了。军医情急之下,尝试着将另一名血型匹配的士兵的血液,通过竹筒输给伤员,没想到竟奇迹般地救活了他。虽然最初的输血成功率不高,但这一尝试为后来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这些在战场上诞生的医疗技术,很快就惠及了普通百姓。长安的“惠民药局”里,医生们用消毒后的器械为病人做手术,用夹板固定骨折,甚至能做简单的截肢手术,挽救了无数生命。

战争对农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