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沸沸扬扬

庄静庵靠在沙发上,缓缓问道:“你觉得,你和林朝羽的差距在哪里?”

李嘉成沉思片刻,答道:“他的眼光比我长远,手段比我老练,行事也比我果断狠辣。”

庄静庵摇了摇头:“不一样。

林朝羽比你强的一点是,他擅长为自己披上一层仁义的外衣。”

李嘉成一怔:“仁义的外衣?”

“你看,林朝羽明明是开医馆、诊所赚钱,可他是怎么对外宣称的?明明是高价卖药,明明是为了盈利,可他却说,要让香江市民享受廉价的医疗服务,让所有人都看得起病。

庄静庵望向李嘉成,问道:“你认为林朝羽宣称要赚大家的钱好,还是说为了大家好,让百姓看得起病更容易博得好名声更合适?”

李嘉成沉默不语,陷入思考。

庄静庵慢慢说道:“不过,林朝羽确实有他的高明之处。

你看,如今香江市民看病买药的花销是不是便宜了许多?”

“这正是他给自己披上的仁义外衣,这层外衣能为他带来数不尽的财富。

庄静庵注视着李嘉成,继续说道:“之前的报纸我都看了,林朝羽确实比你棋高一着,他总是站在市民的角度考虑问题。

他言出必行,说给工人发奖金就发奖金。

而你却失信于孙晓,分文未给。

李嘉成依旧沉默,并不觉得这是什么大问题。

庄静庵接着说道:“你最初开塑胶厂时,不也因产品质量问题退款了吗?那时不也为你赢得好名声?”

李嘉成还是不发一言,心中却暗自盘算:“那时候规模小,塑胶和塑胶花不同,可以回收利用,亏得不多。

哪像现在,一亏就是上千万,最恼人的是连林朝羽的钱也要一并退。

庄静庵看着李嘉成阴晴不定的表情,缓缓开口:“你还没想清楚?”

李嘉成深吸一口气,低声道:“所以,您的意思是……让我退钱?”

庄静庵点头道:“不错!”

李嘉成再度沉默。

若资金充裕,退钱自然不是问题。

可如今北角的项目已经投入,后续还需要资金周转。

张家为何垮台?不就是因为现金流断裂,被林朝羽步步紧逼最终倒下?

“可是即便退钱,我的塑胶花生意也彻底毁了,品牌信誉全无,这个行业我也做不下去了。

”李嘉成看向舅父,继续说道,“北角的资金已经投入,我实在拿不出钱来,后续还需要追加资金。

如果塑胶花工厂仍在,至少还有现金流,可现在……”

庄静庵看着李嘉成苦恼的神情,微微摇头。

他明白这才是李嘉成的真正意图。

当初塑胶花工厂也是靠庄静庵借钱才办起来,如今李嘉成显然是来借钱的。

但对庄静庵来说,李嘉成只是外甥,并非女婿,这笔钱他并不想借。

对庄静庵而言,上千万的资金绝非小数。

他沉思片刻,开口道:“我可以帮你联系廖创兴银行,但你需要抵押资产来借贷还债。”

李嘉成稍感意外,虽未直接从庄静庵处借到钱,但这已是不错的结果。

名声至关重要。

作为未来的首富,他深知其中道理。

眼下资金紧缺,能获得贷款已算幸事。

保住名声,才是重中之重。

长江塑胶花厂内,李嘉成面色阴沉。

正如他所料,即便还清欠款,经销商仍不愿订货。

质量问题令他们心有余悸,而消费者只认林朝羽的品牌,甚至拒购无logo产品。

品牌效应已被林朝羽牢牢占据。

不过,李嘉成并不慌张。

香江市场受阻,还有岛国。

只要岛国订单持续,便不足为虑。

……

青山集团

“还钱了?”林朝羽轻笑,“倒有魄力!”

这一举动挽回了李嘉成的声誉,至少在长远上维护了他的诚信形象。

名声有时价值连城,但前提是拥有足够的资本。

李嘉成显然具备这一条件。

王荣翻看数据,推测道:“老板,李嘉成手头未必有这么多现金,很可能是贷款还债。”

“贷款?”林朝羽挑眉。

王荣指向资料:“我核算过他的利润,虽赚了几千万,但近期他在北角和柴湾投资工业大厦,资金回笼较慢。”

林朝羽点头:“李嘉成行事还是稳健。”

他唯一两次冒险,其一是1967年那次特殊事件中的豪赌。

1984年,中英谈判敲定了香江的未来归属,英资企业纷纷撤离,李嘉成抓住时机果断出手,再次大赚一笔。

稳扎稳打大半生,两次精准抄底,李嘉成以低价囤积大量土地,奠定崛起基础,最终登上华人首富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