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让我听听你的经历

这是一辆货车,外形与记忆中的解放牌有些相似,却又有诸多不同之处。

最明显的区别在于车身的颜色。

解放牌最经典的军绿色在这里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醒目的赤红色,格外引人注目。

最初,林朝羽的计划本是生产轿车。

这样一来,便能迅速在大陆建厂,抢占市场先机。

毕竟大陆的市场潜力,远超其他国家。

加之当时的政策限制,大陆尚无合资车企的概念。

但后来,宋洪涛的一番话让他改变了主意。

宋洪涛向林朝羽分析,大陆目前经济水平有限,大多数人无力购买轿车,加之道路条件不适合轿车通行,因此轿车市场极为有限。

即便算上香江,能买得起轿车的人仍是少数。

东南亚的情况与大陆类似,市场同样狭窄。

因此,他认为二汽的首选车型应当是货车,既能满足运输需求,又能促进物资流通。

林朝羽觉得有理,于是决定优先研发货车。

然而,仅凭他一人之力,难以在短短一年内完成研发。

幸而得到了莫妮卡的帮助。

英国拥有近百年的汽车工业历史,大型货车技术成熟。

通过莫妮卡的关系,他们轻松获取了相关图纸、技术甚至设备。

虽然这些并非最尖端的技术,但总胜过从零开始。

此外,林朝羽还借助莫妮卡的身份,招募了一批工程师,最终成功推出二汽的第一辆货车。

这辆货车的性能或许无法与英国顶尖技术相媲美,载重量和油耗仍有差距。

但眼下关键不在于技术比拼,而在于掌握技术本身。

只有先拥有技术,才能进一步发展技术。

宋洪涛询问林朝羽:“林先生,这款货车还未命名,不如请您赐名?”

“就叫鲲鹏K1吧!”林朝羽爽快地回答,并解释道,“‘鲲鹏’与工厂名称呼应,‘K’代表快速通达,‘1’则代表第一代货车。”

“那未来推出的轿车又该如何命名?”

总不能继续沿用“鲲鹏”,否则容易与货车混淆。

林朝羽表示:“鲲鹏是品牌,至于具体名称,待车辆生产完毕后再商议!老祖羽留下的底蕴,难道还不够我们解决命名问题?”

“哈哈……林先生说得有道理。

老祖羽的智慧确实取之不尽。

好,轿车命名就暂缓!”

货车下线后需进行一系列测试,标准无需过于严苛,只需确保在泥泞路况下正常行驶即可。

另一项关键指标是最大载重能力。

目前东南亚地区对货车超载尚无严格法律规定,因此几乎所有货车都会超负荷运载,甚至达到标准载重的两到三倍。

这种运输环境对货车质量提出极高要求。

若能承受这种压力,市场前景将十分广阔。

大陆市场情况类似。

鲲鹏货车的测试结果远超预期,最大载重量竟达到五十吨!

消息传出,立即吸引大批东南亚商人赴香江考察。

了解性能后,众人纷纷称赞:“这车确实出色!”

尤其令人惊叹的是,即便满载五十吨货物,车辆仍能在泥泞坡道(坡度不超过30度)正常行驶。

商人们竖起大拇指:“没想到林先生的首款货车就如此强悍,请问售价如何?”

耐用性与超高负载能力已足以创造巨大利润,极端路况下的稳定表现更使其成为物流行业的利器。

当然,价格始终是核心问题。

若定价过高,将压缩利润空间,因此必须符合市场需求。

林朝羽深谙此道,最终定价为二十八万港币。

按满载连续运营计算,仅需三年即可收回成本,之后便是纯利润。

若合理使用(非持续极限载重),一辆鲲鹏K1的寿命可达七八年,潜在利润超百万港币,投资回报率高达四比一。

诱人的价格促使现场商人果断下单,有人直接订购十台。

见有人带头,其他商人也纷纷跟进,订购量从几台到二十台不等,计划先行试用。

林朝羽压根瞧不上这几百辆车的订单!

就算全部交付,撑死也就赚个千万港币!

他对众人道:“做生意要有格局。

鲲鹏K1的性能目前领先众多产品。

你们自己做运输,得熬三年才能回本。

但要是当代理商,把车卖到你们国家,立马就能赚钱。

如果销量达标,我林朝羽还能额外给你们返点,利润翻倍!”

“我们卖车还能拿返利?”

这简直是两头赚钱的好事!

商人们听完直呼大开眼界,赶紧追问具体操作。

林朝羽解释道:“先交押金,押金能抵货款。

等押金扣完,以后订货就得先付款再发货。

考虑到运费,单台不划算,最好五十或一百台起订。

我会根据你们国家的市场定返点政策,年底结算返利。

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