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社会发展的关键十年

“林先生,真没想到您会莅临我们这里,欢迎之至……”

华夏,首都!

在林朝羽提出需要协助后,华夏高层特意指派了一位分管经济领域的副部级官员接待他。

这位官员名叫张建阳。

尽管林朝羽对港督府的态度并不在意,但眼前毕竟是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恭敬地伸出双手,与对方握了握。

“张主任,您太客气了。”

简短交谈后,林朝羽直接切入主题。

“此次前来,主要是想招募一些专业人才。

不过其中可能涉及机密事项,所以才特地登门拜访。”

“机密?”

张建阳的眉头瞬间拧紧,声音也沉了下来:“林先生能否详细说明?”

林朝羽环顾四周,神情略显迟疑。

张建阳立刻会意,将他带进一间会议室。

不仅如此,张建阳的上级领导也出席了这次会谈,还有几位相关人员列席旁听。

“林先生,听说您需要招募特殊人才,还涉及机密事宜。

这里绝对安全,您不妨直言,具体需要哪方面的人才?”

“我需要精通无线电和电子技术的人才。

至于用途,各位是否听说过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林朝羽环视众人,但显然无人知晓这个概念。

张建阳追问:“林先生,什么是蜂窝移动通信?”

林朝羽拿起笔,在笔记本上迅速勾勒起来。

大约一分钟后,他将图纸展示给众人:“现有的通讯方式很不方便,只能在固定地点接听电话,而且容易被监听和截获。

因此,青山集团计划研发更先进的数字移动网络。

这种网络安全性更高,最大的优势是便携性。

就像我的手掌一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能使用这种通讯设备,不再受限于固定地点或时间。”

“目前,美国、法国、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也在研究类似技术,但进展有限。

如果我们不提前布局,他们将抢占先机。

各位领导,一旦他们的技术领先,我们就很难追赶,因为涉及大量专利和频谱问题。

欧美国家必然推行统一标准,届时我们只能使用他们的技术,并支付每年数百亿甚至更高的代价。”

“意识到这一点后,我决定投入这项研究。

但无线电和电子领域的人才各国管控严格,高价挖人成本巨大。

青山集团已在尖端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希望得到支持,批准我前往西安的西军电招募人才。”

“西军电?”

众人互相看了看,张建阳犹豫道:“西军电属于部队管辖,我们无权决定。

不过清华、北大也有相关专业,您不妨考虑……”

林朝羽立刻摇头:“清华北大是综合性大学,而移动蜂窝网络需要电子、频谱和无线电等专业的深度融合。

我更倾向于西军电的人才,恳请领导向上级请示。

我林朝羽愿投资百亿港币研发这项技术!”

又是百亿?

众人震惊地望着他。

半导体项目据说投入百亿,二汽虽是合资,青山集团每年也注资超十亿。

合资船厂初始拨款十亿,后续又追加十亿。

其他行业投资同样以亿计。

如今再加百亿?

林朝羽这些年究竟赚了多少?口气竟如此之大!

众人并非质疑林朝羽,而是被他展现出的魄力所震撼。

“林先生,此事我们会为您向上级汇报。

但……西军电毕竟是军方院校。

即便同意您挑选部分人才,恐怕也难以允许您将他们带到香江进行研究。

此外……”

此时的华夏工业基础仍显薄弱。

军工领域更是如此!

尚无法跻身世界前列。

西军电的使命是培养专业人才,助力国家突破西方技术封锁,避免受制于人。

雷达、无线电等领域的人才极为紧缺。

除了人才匮乏,资金短缺也是严峻问题。

国家建设、经济发展以及诸多社会问题都需要大量资金。

而当前财政收入捉襟见肘,难以兼顾各方面需求。

军工研发经费主要集中于国防关键技术。

民用技术即便具备发展潜力,也难以获得充足资金支持。

然而……若林朝羽能在西安设立研究所,必将缓解这一困境。

“林先生,国家培养人才殊为不易,每位都肩负重任。

因此……我只能尽力协调,无法保证结果。”

小主,

“不是尽力,而是一定要办成!”

林朝羽迫切需要这些专业人才!

唯有掌握移动通信领域的核心专利,未来才能确保国家在国际舞台占据主动。

否则只能被迫支付高昂的专利授权费和溢价设备费用。

辛苦积累的财富终将流入外企口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