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接纳

时过境迁,隆宣四年的春日,建安城笼罩在一片和煦的暖阳中。

宫墙外的护城河边,新柳抽出嫩绿的枝条,随风轻拂水面,漾起圈圈涟漪。经历了几年的休养生息,大周的气象已与往日不同,北疆的烽火台连成一线,驿道上的快马日夜穿梭;广贤馆招揽的贤臣各司其职,修订水利、整顿吏治;裁冗官、行节俭省下的钱粮,大半充入军饷,边塞的军营里,士兵们的甲胄愈发齐整,战马的嘶鸣也比往日响亮了几分。

这日的早朝,通天殿内却再起波澜。

萧澈出列,手持奏折,声音沉稳:“陛下,如今国祚渐稳,四海升平,然后宫唯有皇后一人,子嗣单薄。臣请陛下广纳贤淑,充实后宫,既为皇家开枝散叶,也为天下表率。”

话音刚落,立刻有十余名官员附和,其中以礼部、户部的老臣最为积极。

“陛下,自古帝王皆以子嗣为重,皇后娘娘虽贤德,却仅有白乾殿下一子。为保国本绵长,当择民间良女入宫。”

“臣附议!民间女子中不乏知书达理、品行端方者,选入后宫,既能辅佐皇后,也能彰显陛下仁政。”

白洛恒端坐龙椅,指尖轻叩御案。这两年来,请求纳妃的奏折从未断过,他都以“国未安定,无心后宫”为由驳回。

可今日听着百官的劝谏,望着阶下一张张恳切的脸,他忽然想起萧澈前日的话。

“陛下不仅是天子,更是大周的根基。子嗣兴旺,方能安朝野之心,防宗室觊觎。”

他沉默片刻,目光扫过群臣:“众卿所言有理。此事便交由礼部尚书牵头,会同宗人府、吏部,从民间选取身家清白、品行端正的女子,不必追求门第,唯求贤德。”

百官没想到皇帝竟会应允,齐齐躬身:“陛下圣明!”

此时,乾宁宫时,裴嫣正在窗前教白乾认字。四岁的皇子穿着明黄色的小袍,胖乎乎的手指指着书页上的“国”字,奶声奶气地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