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沉浸在一种玄之又玄的状态中。
祭坛散发出的古老微光,如同涓涓细流,缓慢而持续地滋养着他脑海中濒临破碎的道碑。那“衍”字的光点不再闪烁不定,而是维持着一种极其微弱的、却异常稳定的光芒。碑体上那些触目惊心的裂纹虽然没有愈合的迹象,但崩解的趋势却被彻底遏止了。
更让他惊喜的是,在祭坛道韵的浸润下,他发现自己对《乙木青帝诀》和《枯荣丹经》的感悟,竟也在潜移默化中加深。灵力运转更加圆融自如,对那生死轮转的枯荣意境,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祭坛的光芒,不仅能稳定道碑,竟还有助人悟道之效!”林凡心中明悟,更是抓紧每一分每一秒,贪婪地吸收、感悟着。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了祭坛本身,投向了那些构成玄奥阵法的古老符文。
这些符文与他认知中的所有流派都迥然不同,笔画古朴、简洁,却又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复杂道韵。初看时只觉得晦涩难懂,但看得久了,在祭坛光芒和道碑微弱共鸣的辅助下,他竟隐隐感觉到,这些符文并非死物,它们仿佛在呼吸,在律动,阐述着某种天地至理。
“或许…我不该试图去‘理解’每一个符文的含义,而应该去‘感受’它们整体的‘意’与‘势’…”
一个念头福至心灵般涌现。
林凡不再强行去解析符文的笔画结构,而是放松心神,将神识如同薄纱般轻轻覆盖在祭坛表面,去整体地感知那符文阵法所散发出的独特“场”。
渐渐地,在他的“感知”中,那些静止的符文仿佛活了过来。它们不再是刻痕,而是一道道流动的光,是规则的交织,是能量的轨迹。它们彼此连接,构成一个完美的、内循环的体系,维系着祭坛的存在,也禁锢着顶端那枚混沌晶石。
他“看”到了能量的流转,从地脉深处被汲取,经由特定的符文节点转化,一部分维持着禁制,一部分则注入顶端的晶石,似乎在进行着某种极其缓慢的…温养?或者说…封印?
而当他将这种感知,与脑海中道碑碑体上那些模糊的纹路进行对照时,一种奇妙的共鸣感越发清晰。虽然具体形态不同,但两者在“道”的层面上,分明系出同源!都蕴含着一种推演、解析、定义规则的至高意境!
“这道碑…莫非是某个更庞大、更完整体系的一部分?就像这祭坛上的一个关键符文?”
这个猜想让林凡心神震动。若真如此,这道碑的来历,恐怕远超他的想象!
他尝试着,将自己对符文阵法“势”的感悟,与自身所修的《枯荣丹经》意境相结合。
枯荣,是生与死的轮转,是寂灭与新生的循环。
而这符文阵法,是能量的流转与平衡,是规则的构建与维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