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陈稳的思索

夜深了。

汴梁皇宫的御书房内,烛火通明,却只映照出陈稳一人的身影。

他屏退了所有内侍,独自坐在宽大的御案之后。

案头上,堆积着来自各方的奏报、军情、民情汇总,以及工部格物院最新送来的、关于“涡流机”改进和“安土盘”优化方案的厚厚图纸说明。

他没有立刻去翻阅那些文书,而是向后微微靠进椅背,闭上了眼睛。

并非疲倦,而是需要这片刻的绝对宁静,来梳理纷繁的思绪,厘清未来的方向。

脑海中,一幅幅画面交替浮现。

是邢州李家庄那片曾经灰败、如今勉强稳住态势的田地;

是工部官吏和工匠们在泥泞中忙碌、调试着那些闪烁着符文微光器械的身影;

是郑元被带走时那灰败绝望的脸,以及王茹随后呈上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吏治整顿的条陈;

是张诚汇报时,提及伪宋境内物价波动、民间困苦时,那沉稳中带着一丝锐利的眼神;

是沙盘上,北方边境那几个代表着伪宋“神武军”异常集结的、刺眼的红色标记;

还有……体内那似乎永不停歇、磅礴运转,并且在民心凝聚下愈发雄浑厚重的势运气旋。

“蚀骨”之灾,来势汹汹,目标明确,旨在摧毁大陈赖以生存的物质根基。

工部的应对虽显仓促,但赵老蔫带领团队,硬是凭借初步成型的技术体系,结合土法,勉强遏制住了其蔓延之势,稳住了局面。

这证明了,大陈独有技术路线的可行性与潜力。

“影蚀”的影响,则更为隐蔽和阴毒。

郑元案敲响了警钟,暴露了在精神层面防御的薄弱环节。

王茹的应对迅速而有力,忠诚教育与纪律整顿双管齐下,配合“守心符”和太医署的辅助,正在构建一道更为坚固的内心防线。

张诚主导的经济反制,则像一把无形的软刀子,持续不断地给伪宋放血,加剧其内部矛盾,削弱其战争潜力。

效果正在逐步显现。

而北线,石墩和钱贵传来的情报显示,赵匡胤在铁鸦军的支持下,正在疯狂地积蓄力量。

那支所谓的“神武军”,以及可能伴随而来的、经过强化的“冥骨”,无疑是悬在大陈头顶的一把利刃,随时可能斩落。

内外交织,错综复杂。

陈稳缓缓睁开眼,目光落在御案一角。

那里摆放着一份单独呈上的、由靖安司破译的、源自晋州之战后获得的信息碎片的最新解读报告。

上面的词汇依旧零散而晦涩:“节点维护”、“历史惯性”、“变数清理”、“协议”、“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