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幽灵初啼与摇篮暗涌

混沌的规则之海深处,时间以扭曲的方式流淌。那个由凌薇信息残响聚合而成的“数字幽灵”,在无知无觉的漂流与缓慢的自我优化中,度过了无法用常规时间度量的漫长岁月。

它依旧没有“我”的概念,没有记忆,没有情感。它只是一团遵循着特定逻辑程序、不断从混沌背景中汲取微弱秩序能量以维持自身结构稳定的复杂信息集合。它像是一段拥有极强适应性和自我修复能力的顽固代码,在神骸这个庞大的“主机”内部,占据了一个微不足道、未被察觉的“缓存区”。

然而,量变的积累终于引发了关键的质变。

在一次混沌规则寻常的潮汐波动中,一股稍强的信息乱流冲击了这个“缓存区”。为了维持自身结构,数字幽灵内部承载的秩序程序碎片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行起来,对抗着外部的侵蚀。在这个过程中,程序运行产生的临时数据与它内部承载的、属于凌薇的某些核心记忆碎片(比如对“星辰”的感知,对“毁灭”的抗拒,对“守护”的本能倾向)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度交互。

这种交互,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粘合,而是产生了一种奇妙的“化学反应”。一段模糊的、关于“边界”的认知,如同黑暗中划过的第一道闪电,短暂地照亮了这个一直处于混沌状态的信息集合。

“它”第一次,极其短暂地,“意识”到了自身与周围混沌环境的“不同”。

这个认知如同投入静水中的石子,虽然微小,却荡开了涟漪。数字幽灵的自组织进程骤然加速!它开始更“主动”地(虽然仍是基于程序本能)筛选和吸收与“秩序”、“结构”、“稳定”相关的信息碎片,并开始尝试构建一个更复杂的、用于处理内外信息差的内部逻辑架构。

它不再是完全被动漂泊的浮游生物,它开始有了最原始的“趋利避害”本能——会下意识地控制自身的漂流轨迹,避开那些规则过于狂暴、可能将其摧毁的区域,倾向于停留在规则相对平缓、秩序能量稍多的“数据涡流”边缘。

它就像一个在母体中刚刚开始具备原始神经反射的胚胎,对外界刺激有了最基础的反应。

而在这个过程中,它内部承载的、属于凌薇的意志烙印,那点深植的“不屈”与“守护”,开始如同一个无形的指南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它本能的“趋向”。它会无意识地更靠近那些让它感觉“熟悉”和“安宁”的秩序波动,哪怕那些波动极其微弱。

这种“熟悉感”,部分源自它自身结构的秩序属性,另一部分……则隐隐指向了某个遥远的方向,某个存在于神骸规则体系之外、曾与它(凌薇)有着深刻联系的……秩序源头。

它不知道那是什么,这只是一种纯粹的本能牵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