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那亚科斯塔造船厂,咸湿的海风与金属撞击的铿锵之声交织,空气中弥漫着桐油、铁锈和煤炭的独特气味。与军官学院操场上充满朝气的呐喊不同,这里回荡的是工业力量的沉重脉搏。在厂区深处一栋守卫森严的三层建筑内,意大利海军未来的锋芒正于图纸上悄然孕育。
海军大臣亚历山德罗·科斯塔并未沉浸在都灵的政治喧嚣中,而是带着他的核心幕僚以及几位从“统一号”铁甲舰上特意召来的、表现突出的舰长、枪炮长和轮机长,出现在了造船厂的核心设计室内。
巨大的橡木绘图桌上,铺展着数张巨大的蓝白色图纸。铅笔线条精细地勾勒出一艘比“统一号”更加威武、线条更加流畅修长的舰体轮廓——这是“海狼级”的改进型号,暂定名“撒丁号”。预留的更大口径主炮炮座和重新规划的上层建筑,预示着更强大的火力与更合理的布局。
造船总工程师,法国人让·杜尔瓦,手持细长的教鞭,恭敬而又带着几分自豪地为亚历山德罗讲解:“大臣阁下,根据‘统一号’在利古里亚海战及日常巡航中反馈的经验,并结合您的宏观指示,‘撒丁号’的设计重点改进如下:
第一,防护优化。水线带主装甲厚度从‘统一号’的100毫米,增加至120毫米,并采用了更大的倾斜角度,以显着提升对敌方炮弹的防御能力。主炮塔正面装甲强化至150毫米,确保核心火力点的生存性。
第二,火力升级与布局调整。主炮计划采用双联装210毫米后装线膛炮。”杜尔瓦顿了顿,“当然,这需要我国兵工厂相关技术取得突破,或者……暂时从国外(比如英国阿姆斯特朗厂)引进技术或成品。其威力和射程将远超我们现有的前装炮。副炮位布局我们进行了优化,减少了射界相互干扰,增加了侧舷火力输出的密度和效率。
第三,动力提升。采用我们最新设计的立式三胀往复式蒸汽机,配合改进型燃煤锅炉,理论输出功率预计比‘统一号’提升15%。结合更优化的舰体线型,设计最高航速目标为17节。”
亚历山德罗仔细地听着,目光如同精密仪器般扫过蓝图的每一个细节。当杜尔瓦提到动力时,他的手指精准地点在动力舱区域。
“动力是战舰的心脏,更是速度的生命线。17节?这个纸面数字,不够。”他抬起头,看向陪同前来的、负责动力的资深设计师,以及那几位脸上还带着风霜和机油痕迹的“统一号”轮机长。“我记得‘统一号’上次追击那支奥斯曼走私船队时,轮机舱报告满负荷下震动异常剧烈,输出极不稳定,所谓的极限航速几乎无法维持超过半小时。这是设计缺陷,还是操作极限?”
一位脸上带着机油污渍的“统一号”轮机长鼓起勇气回答:“报告部长。主要是老式锅炉蒸汽压力维持不稳,新设计的往复机连杆在高负荷下刚性不足,震动传导厉害。我们轮机班拼了命也只能短时间维持设计航速,再快,机器受不了,人也受不了。”
“听到了吗?”亚历山德罗看向杜尔瓦和设计师,“17节是纸面数据。我要的是实战中能稳定维持至少16.5节持续高速追击或脱离的能力。震动问题必须解决,连杆材料、结构强度、锅炉压力稳定性,重新评估优化。钱不是问题,但解决方案和可靠的数据,我要在一个月内看到。目标:在同等燃煤消耗下,巡航航速提升至少0.5节,极限冲刺航速突破17.5节,持续作战时间延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