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码头,晨光熹微中透着一股肃杀之气。
数艘悬挂“狄”字大旗的朝廷战船缓缓靠岸,甲板上精锐的左千牛卫与锦衣卫肃然而立,盔甲在初升的日照下闪烁着冷冽寒光。码头上,以刺史崔亮、长史吴文登、漕运使杨九成为首的扬州大小官员早已列队恭候,然而当他们看到后续战船上源源不断涌下的上万精锐大军时,不少人脸色已然发白。
长史吴文登凑近刺史崔亮,声音微颤:“刺史大人,这…为何有如此多的军队?莫非……”
崔亮强自镇定,低声道:“不必惊慌,狄大将军奉旨节度两江,这些许兵马或是节度使府护卫。沉住气,他初来乍到,能知何事?”
就在这时,礼官高亢的声音响起:“镇国大将军、政事堂议政、并州郡公、河北道节度使、陇右道节度使、两江道节度使、奉旨钦差狄大人到!”
“臣等恭迎大将军!”码头众官齐声见礼,声音却难免参差不齐。
狄明一身紫色常服,玉带束腰,在一众风姿绰约的女眷簇拥下,缓步走下舷梯。他目光平静地扫过在场官员,无形的威压让许多人下意识地低下了头。
“扬州众僚免礼。”狄明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宣,太平公主殿下谕旨!”
礼官展开诏书,朗声宣读。当听到“赴扬州整饬吏治,严查覆船,肃顿盐务”时,官员队列中顿时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和骚动。
狄明嘴角勾起一抹冷冽的弧度:“怎么?众位觉得谕旨有何不妥?”
崔亮急忙上前接过诏书:“臣等不敢!”
“既然并无不妥,”狄明踱步至众官面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众人心上,“那今日,便当着扬州上下官员的面,议一议这邗沟覆船、官盐失踪之事!”
他猛然喝道:“扬州刺史崔亮、长史吴文登、漕运使杨九成,出列!”
三人硬着头皮上前。
狄明目光如刀,直刺杨九成:“杨九成,运盐船屡次倾覆,官盐无踪,你身为漕运使,作何解释?”
杨九成冷汗涔涔:“回、回大将军,此事诡异,下官多次派人打捞无果,实、实乃天灾……”
“天灾?”狄明厉声打断,“好一个天灾!尔等真当陛下与满朝诸公是可欺之辈吗?!”
他猛地一挥手:“带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