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波彦就被窗外麻雀的啁啾声唤醒。
他推开木窗,一股清冽的寒气扑面而来,远处的山峦还笼罩在薄雾中。村中的炊烟已经袅袅升起,与晨雾交织在一起。
就着咸菜喝了碗稀粥后,波彦在村长的引领下,开始挨家挨户查看米缸与粮仓的存量。
村中的房屋虽然简陋,但都收拾得干净整齐。每到一户,村民们都恭敬地站在门前,眼中既有敬畏,也带着几分好奇。
“大王请看,这是李老汉家的粮仓。”村长推开一扇木门,里面堆满了金黄的谷粒,“他家去年收成不错,除了上交的赋税,还余下这么多。”
波彦伸手抓起一把谷粒,任由它们从指缝间滑落。谷粒饱满干燥,散发着阳光的味道。他满意地点点头,又走向下一户。
看来村长没说谎,每户都有不少余粮。更让波彦欣慰的是,几乎每户人家都有一两个一两岁的小孩。有的正在院中蹒跚学步,有的被母亲抱在怀中咿呀作语。看来这两年南阳稳定,无战乱,百姓们才敢放心抚育下一代。
在一个院落前,波彦驻足良久。一个约莫两岁的男童正追着一只花猫玩耍,不小心摔了一跤,却也不哭,自己爬起来继续追。他的母亲站在屋檐下,含笑看着。
“这孩子,皮实得很。”村长笑道,“他娘说,将来要送他去学堂认字呢。”
波彦的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想起以前饿殍遍野,百姓易子而食的惨状。如今能有这般光景,让他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日上三竿时,波彦将十块金饼交给村长。“这些钱,用来修学堂,再请个好先生。孩子们都要认字,将来才能明事理。”
村长颤抖着接过金饼,眼泪纵横:“大王恩德,大王永远的兵代全村百姓叩谢!”
在村民的送别下,波彦离开了这个小村庄。
波昭坐在马车里,靠着窗边,不时回头望向渐渐远去的村庄。“父王,那村子真好,孩子们都有饭吃,还能上学堂。”
波彦微微一笑:“这就是父王一直努力想要实现的。百姓安居乐业,孩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