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对视一眼,周炽率先表态:
“没问题!项目最重要!”
李泽川勾了勾嘴角:“早该这样。”
陈知行点了点头:“好。”
风波暂时平息。项目继续。
而经过这次事件,苏想在项目中的角色,悄然发生了转变。
周炽依然是那个灵感爆棚的引擎,但他天马行空的想法,现在总会下意识地先问问苏想:
“苏想,你觉得这个路子能跑通吗?会不会又有坑?”
李泽川负责挑剔和加压,但他的毒舌更多变成了针对技术本身的尖锐提问,而苏想往往能从他刁钻的问题里,找到优化代码韧性的关键。
陈知行把控着大方向和理论底线,而苏想则成了他理论落地的最佳实践者和完善者。
更重要的是,苏想开始展现出一种惊人的统筹和融合能力。
她不仅仅是被动地吸收他们三人的思维精华,更能主动地将这些截然不同的东西消化、重组,然后生出属于她自己的、带着独特直觉印记的新方案。
她开始自然地分配任务:“周炽,你这个核心算法效率还能再提一下吗?试试从这个角度优化?”
“李泽川,这个地方需要加一道最强的防火墙,用你最狠的那套校验机制。”
“陈知行,这个模块的状态转移逻辑,我觉得可以这样重构,更清晰,也更健壮。”
她甚至开始主持小型的项目讨论会,在白板上写写画画,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融合思路。
她的语气依旧不算强势,但条理清晰,逻辑分明,带着一种令人信服的力量。
几次下来,连最跳脱的周炽和最挑剔的李泽川,都开始下意识地听从她的调度和整合。
陈知行看着她时,眼中的赞赏也越来越浓。
她仿佛成了这个天才团队里最不可或缺的“大脑”和“粘合剂”,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将四股强大的力量拧成了一股更强大的绳。
一次,项目遇到了一个极其棘手的底层兼容性问题,连续攻坚两天毫无进展,连陈知行都皱紧了眉头。
周炽烦躁地扔下键盘:
“妈的!这什么破标准!简直反人类!”
李泽川也脸色难看:
“兼容层做得太厚,性能损失无法接受。”
陈知行尝试了几种理论模型,都难以完美解决。
苏想盯着满屏的报错信息和复杂的标准文档,沉默了很久。
她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上敲击着,脑海里各种信息碎片疯狂碰撞——周炽之前提到过的一个被废弃的偏门算法特性、李泽川吐槽过的某个硬件设计缺陷、陈知行强调过的协议底层逻辑、甚至还有姐姐以前偶然跟她提过的一种数学上的转换技巧……
突然,她眼睛猛地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