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新课题的挑战

姐姐苏念病情的显着改善,如同给苏想注入了最强的兴奋剂。

她将以全部的热情投入到【863计划】课题的申请准备中。

刘教授提供的课题方向——“智能决策与复杂系统仿真”,极其宏大且前沿。

这对于“北斗”团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

他们之前的动态预测模型,可以看作是这个问题的一个具体应用和子集。

而现在,他们要站在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和设计一个更通用、更强大的理论框架和实现路径。

分歧,来得比预期更快。

团队讨论会上,陈知行站在写满复杂公式的黑板前,镜片反着光,语气如同他笔下的数学符号般不容置疑:

“必须从数学原理出发,先解决智能的本质刻画和复杂系统涌现行为的可计算性。没有理论基石,一切都是空中楼阁。”

周炽立刻坐不住了,“啪”地一拍桌子:“等等!那得研究到猴年马月去?要我说,就该拿着咱们现有的模型,直接去啃几个硬骨头,比如城市交通流,边干边学,成果看得见摸得着!”

周炽争辩道,他渴望尽快看到模型在更广阔领域发挥作用。

苏想则介于两者之间。

苏想看着一个执着于“地基必须打到地心”,一个恨不得“明天就盖成摩天楼”,忍不住扶额。

她试着打圆场:“陈学长的理论指引很重要,周炽的应用验证也不能少,我们能不能……”

“停!”李泽川懒洋洋地举手打断,他対纯理论辩论敬谢不敏,“二位,不管上天还是入地,算力和数据呢?我这边能抠搜点超算时间,但关键领域的真实数据,咱总不能去人家单位门口蹲点捡吧?”

会议一度僵持。

陈知行的固执冷峻对上周炽的急躁火暴,实验室气温骤降。

苏想感到一阵头疼,她意识到,新课题的难度,远超之前的“银河杯”,它考验的不仅是技术能力,更是团队的战略眼光和协作能力。

就在争论最激烈时,苏想接到了姐姐苏念从医院打来的电话。

苏念的声音依旧虚弱,却带着一种洞悉的平静:

“想想……我听你上次说起,你们的新课题……好像遇到了点麻烦?”

“姐……”

苏想有些无奈。

“别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