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周炽的力挺

总教练看着眼前这几位优秀的年轻人,终于点了点头:

“好吧,苏想,你的假我准了。

模拟赛这边,你们三个要顶住压力。研讨会……加油!”

周三,内部研讨会在一处保密级别较高的单位会议室举行。

会场气氛严肃,与会者除了高校科研人员,更多是穿着便装但气质精干的技术军官和专家。

苏想作为团队代表之一,与李泽川、刘教授等人一同参会。

当听到专家们介绍当前某些国防项目中遇到的、关于复杂信息处理、路径规划和资源调度的瓶颈问题时,苏想的心跳加快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些问题,与他们正在研究的城市交通智能调度,在数学模型的核心层面,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都是要在多重约束条件下,实现有限资源的最优分配和动态调整。

轮到北大团队介绍模型时,刘教授让苏想主要负责讲解核心算法部分。

面对台下众多目光锐利的专家,苏想初时有些紧张,但一旦进入她熟悉的领域,那份专注与自信便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她摒弃了复杂的数学符号,尽量用直观的语言和比喻,阐述模型如何通过多智能体协同和学习机制,应对不确定性和突发状况。

她举了平县交通的例子,来说明模型在处理现实世界复杂性时的潜力。

“……所以,我们的模型,本质上是一个面向复杂适应系统的【决策大脑】,它具备学习和演进的能力,并非一成不变的静态算法。”

苏想最后总结道,声音清晰而坚定。

她的汇报引起了专家们的浓厚兴趣。

提问环节,几位技术军官提出了相当尖锐和深入的问题,有些甚至涉及了苏想他们尚未深入考虑的边界情况。

在李泽川和刘教授的补充下,苏想沉着应对,虽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问题,但她展现出的扎实功底、敏锐的洞察力和那种不同于传统理论的创新思维,给在场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研讨会休息间隙,一位肩章显示级别不低的中年军官特意走到苏想面前,和蔼地问道:

“小苏同学,听说你们还在准备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苏想连忙点头:“是的,首长。”

军官赞赏地点点头:

“不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基础研究和国家需求相结合,这才是我们需要的青年科技人才。

好好干,无论是奥赛金牌,还是你们这个项目,都期待你们的好消息!”

然而,奥赛模拟赛的赛场,却并非风平浪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