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英语带着浓重的、独特的口音,语速快且语调起伏很大。
一次在取餐时,一个印度队员热情地对周炽说:“Hey! Your country, very big! Mathematics, very strong!”(嘿!你们的国家,很大!数学,很强!)
那搞笑的发音和夸张的表情,把周围人都逗乐了,周炽也笑着回应,气氛倒是轻松了不少。
秦屿站在稍远的地方,默默观察着这一切,尤其是那几支强队和日韩队伍,他的眼神锐利,像是在分析潜在的对手和威胁。
小主,
第一天的比赛是个人赛,两道题,四个半小时。
赛场肃静,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和偶尔的轻咳。
题目难度果然名不虚传,第一题就是一道极其考验技巧和观察力的组合数学题。
苏想摒除杂念,全神贯注。
她尝试了几种思路后,忽然灵光一闪,想到了集训时陈知行那种构建逻辑模型的方法。
她没有直接硬算,而是先定义了几个关键变量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一个简单的代数结构,然后将原题条件“翻译”进去,很快便找到了一条清晰的证明路径。
当她流畅地写下解答时,能感觉到旁边一位美国队员投来的惊讶目光。
第二题是一道数论题,陷阱更多。
周炽似乎被卡住了,眉头紧锁。陈知行则一如既往地稳定推进。
秦屿的解答过程依旧工整完美。
苏想稳扎稳打,充分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交叉思维,虽然花费了不少时间,但还是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交卷铃声响起,所有人都长舒一口气。
走出赛场,各国队员的表情各异。
有的垂头丧气,有的面露喜色,更多的则是和周炽一样,在激烈地讨论着刚才的题目和解法。
“那道数论题,你们怎么做的?我好像绕了个大圈子!”
周炽迫不及待地问。
陈知行言简意赅地说了自己的思路。
苏想也分享了她对第一题的“翻译”解法。
秦屿在一旁听着,当听到苏想的解法时,他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即陷入了沉思。
苏想的方法,再次印证了逻辑建构和思维灵活性的重要性。
初步的成绩统计在晚餐后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