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屿的风波刚刚平息,北斗团队还未来得及喘口气。
刘教授便带来了863军工项目的正式任务书,以及一个令人压力倍增的消息。
“任务很明确,”
刘教授的神色是前所未有的严肃,
“在六个月内,完成蜂巢分布式智能决策核心的初级原型开发。
这是列入七五计划预研的重点项目,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他摊开任务书,上面罗列的技术指标和要求让即使是见惯了难题的几人也倒吸一口凉气。
这已远远超出了他们之前在城市交通模型上的复杂度,涉及到了实时多目标优化、抗干扰通信、以及极高可靠性的要求。
“时间太紧了!”
周炽嘴上说着抱怨的话,“这玩意儿比IMO的压轴题还变态!”
但是他的眼里全是跃跃欲试的兴奋劲儿!
脑子里已经开始飞速盘算着如何将他擅长的动态规划和启发式算法应用到这片新战场。
陈知行快速浏览着技术文档,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敲,大脑如同高速计算机,瞬间锁定核心:
“关键难点在于异构节点的协同算法和系统冗余设计。
要构建新的数学模型,或许可以从随机过程和非合作博弈论的交集入手……”
连李泽川都收起了玩世不恭,咂咂嘴:
“这回玩得有点大啊,小爷我那点零花钱怕是买不够试错的芯片了。”
但他眼神锐利,心里已在盘算着如何利用他的人脉和渠道,去淘换那些管控更严、性能更好的进口芯片和存储元件,甚至开始构思特殊的散热方案。
苏想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挑战激起的兴奋。
这才是真正的“科技报国”前线!
她深吸一口气,目光扫过任务书上的每一个技术节点,试图用自己的融合视角,在理论、算法和工程实现之间,寻找那条最高效的路径。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敲响了。
一名穿着没有肩章和领花的草绿色军便装、身姿挺拔如松的年轻男子站在门口。
他约莫二十三四岁,寸头,肤色是常年风吹日晒的小麦色,五官轮廓硬朗,眼神锐利如鹰,周身散发着一种与校园格格不入的刚毅和肃杀之气。
“报告!西北某基地技术参谋,何劲松,奉命前来协助863‘蜂巢’项目数据验证与实地测试对接工作!”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军人特有的干脆利落,目光在实验室几人身上一扫,带着审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