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冬。
柏林难得的阳光,透过宽大的玻璃窗,洒在苏想的办公桌上,却丝毫无法驱散她心头的寒意。
第三次了!
桌上,摊开着三份文件,内容大同小异,却像三记无声的闷棍,敲在她的心头。
这是她这个月的第三次收到回国探亲签证延期申请,被正式驳回的通知。
拒签理由一次比一次更显关切,措辞一次比一次更显严谨。
这一次,上面清晰地写着:
“材料不全,建议补充与研究所的长期工作合同证明及更详尽的经济担保。”
“长期工作合同……”
苏想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字,紧紧捏着那份轻飘飘却重若千钧的纸张。
第一次被驳回时,她以为是程序疏漏,耐心地补充了所有要求的文件。
第二次,她甚至请动了德高望重的施耐德教授,亲自出具了证明她学术地位、稳定收入以及对研究所重要性的信函。
结果呢?石沉大海!
每一次,她都怀着一丝微弱的希望,将更加厚实、更加详尽的材料递交上去,仿佛在填补一个永远也填不满的无底洞。
而每一次,等来的都是这礼貌却毫无转圜余地的拒绝。
她从来没有放弃,每个月都在不断的递交材料!
这便是这个月的第三次。
这次,他们甚至不再费心寻找新的借口,直接把“长期工作合同”这个赤裸裸的目的,摆在了台面上。
柏林的墙刚刚倒下,但另外一道无形的墙,正以“关怀”和“规则”为名,在她与故乡之间悄然筑起,越来越高,越来越厚。
“苏博士?”
生活助理玛蒂娜敲门进来,打断了她的思绪,“行政部通知您下午三点去一趟,似乎是关于您……嗯,居留身份优化的事情。”
“好的,谢谢你,玛蒂娜。”
苏想抬起头,努力让嘴角弯起一个得体的弧度,将眼底的疲惫与焦灼死死压住。
玛蒂娜轻轻带上门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