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信厚和王芳很不一样,他搞的封建社会那一套,并不纠结于是不是非要一个儿子来传宗接代,而是更简单的——
我是大爷。
需要对外有面子,展现出他有儿子的时候,就过继一个陶李过来。
事实上,不管是他自己亲生的三个女儿还是陶李,他都一视同仁地不管不顾。
既然没亲自养过,就不存在有什么厚此薄彼的感情,他的行事标准非常简单,那就是谁对我有利。
陶信厚在这栋商业楼下头转了半天,得出一个结论:北京确实是比他们老家要发达许多。
要不是陶李带着他们跟着那个中年女人过来,还真是很难找到地方。
并且这一路也太远了,他跟着坐地铁都坐得头昏脑涨。
这次过来,他总算是弄清楚,王芳都对陶莹做了些什么,也弄清楚了陶李来北京这么些年,简单点说就是在吃他妹妹软饭。
陶莹是个脾气很软的人,并且因为在他们家里不受重视,好不容易考上北京的大学,真是在外头打工什么苦都能吃,攒点钱了就要孝顺他们。
只要能得一声好,让她做什么她都乐意。
能把这样一个头脑简单的妮儿得罪成现在这样,王芳也真是够蠢的。
而且如果只是让陶莹掏钱照顾爹妈,她不可能有什么怨言。
现在关键就是还有个陶李在中间架着。
陶李还拖家带口的,又爱吃喝嫖赌,陶莹也不过是在北京读了个普通本科,能找到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就不错了。
她哪儿养得起这么多吸血的?
陶信厚心想,如果以后能留在北京,比回老家住那破房子的好,而且王芳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娘们儿,这时候就把房本儿给了那败家子,现在回去都没地儿住了。
老大、老二那俩妮儿可没陶莹好拿捏,成了家之后一个比一个厉害,动不动就是养儿防老,养老的事找儿子甭找妮儿。
他在楼下晃悠了半天,准备等楼上闹得不行的时候,再上去当和事老,这样不管陶莹最后管不管她妈她哥,总得管他这个爹。
就在陶信厚晃来晃去的时候,项修竹放学了。
他们今天放学比较早,这也算是他们学校的老规矩,王芳是知道这老规矩的,所以项修竹一路回家都很紧张,生怕被王芳偷偷跟着,让他们知道了现在的住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