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口还是记忆里的胡同口,陶莹再过来的时候,跟上次来的时候心情也不太一样了。
一大早他们已经先去确定了,那套三十平米的小房子,承载了项安国从小到大所有记忆的老房子,真的是公户。
公户是没办法买卖的,并且因为当初并没有所有人都同意,错过了腾退的机会。
换句话说,这套房子现在的居住权还是在他们家手里。
虽然今天过来之前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骤然确定了又多了一套房子,还是离天安门这么近的房子,陶莹一下都难以平复澎湃的心情。
“其实你早后悔了对吧?”项安国看她这反应,就直接问,“只是当初为了竹子读书,咬牙也得坚持。”
“是啊,世上哪有后悔药吃呢?心里再焦虑,也不能回到过去,”陶莹长叹了一声,“主要是这里也承载了我嫁给你之后,咱妈还在的记忆,这也是我的宝贵记忆。”
王翠英在的时候,他们虽然已经生了项修竹,但并没有多少“做大人”的自觉。
因为王翠英很懂持家,每天吃什么、啥时候该添置衣物了,都很有数,陶莹他们每天就到点儿了出去上个班儿,回来吃的都是现成的,饭菜都摆上了桌。
那一段时间是陶莹活到现在,最轻松愉快的时候。
王翠英强势、聪明,但对孩子非常真心,把儿子、媳妇儿和孙子都照料的很好,还能有办法收拾王芳,让她不能找陶莹的麻烦。
自从王芳开始原形毕露之后,陶莹就无数次地想起王翠英。
多希望她老人家还在啊。
夫妻俩迈进大杂院儿里,正遇上一个人拿着漱口缸子出来。
“哟,这不是安国吗?”
那人抬头一看,又“哟”了一声:“陶莹也回来啦。”
“李哥您起啦?”
这人是打小儿就住在胡同里的,在项安国他们西边儿户,比项安国长个几岁,也打小儿就看不惯应辉一家子。
李哥朝他们夫妻俩眯眼笑:“你们搬出去,咱院儿里都冷清了,竹子快中考了吧?高中住校?你们搬回来不?”
陶莹心思一动。
先前他们租在季岚那个小公寓的时候,现在住的房子租出去能抵一部分房贷,压力能缓解不少。
只不过那时候还得付着季岚那边的房租,总体来说只能稍缓,缓解不了太多房贷压力。
但如果住回来这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