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夜半毒雾

苏韵那道消失在图书馆黑暗深处的冰冷目光,如同一个冰棱,刺穿了林可和杜恒之间刚刚建立的脆弱同盟。

接下来的几天,明德大学表面依旧维持着学术圣地的井然有序,但无形的压力像不断收紧的绞索。

张成的“意外猝死”调查报告草草出炉,结论含糊其辞,归咎于“过度劳累诱发潜在心源性疾病”。校方极力淡化处理,试图平息风波。

然而,疑云并未散去。

林可尝试通过图书馆的朋友查找张成被没收的旧期刊和苏韵的借阅登记,却发现相关记录“因系统维护暂时无法查询”。杜恒试图调阅图书馆旧期刊区的监控,得到的回复是“设备老化,关键时段录像丢失”。

所有指向核心线索的路径,都被一堵无形的墙堵死。

更让林可不安的是,她总感觉有视线在暗处跟随。在食堂角落,在实验室走廊转弯处,甚至在深夜回宿舍的路上,那种芒刺在背的感觉如影随形。杜恒也察觉到了异常,他告诉林可,他的宿舍门锁有被技术性尝试开启的细微痕迹。有人在阻挠他们,在监视他们。

……

“不能停。”杜恒在一条加密信息里写道,“图书馆的路堵死了,试试别的方向。苏韵负责整个化学系的安全规范,所有特殊化学品的申请、使用、废弃记录,理论上都该在她那里有备案。尤其是…氰化物相关。”

这个想法大胆而危险。直接接触苏韵办公室的记录?无异于虎口拔牙。

“风险太大。”林可回复,指尖冰凉。

“我们需要突破口。”杜恒的回复简短而坚决,“目标:苏韵电脑里可能存在的电子记录。记录室戒备森严,但她的办公室电脑…是可能的入口。我需要一个机会。”

机会来得猝不及防,却也带着不祥的预兆。

……

周四晚上,林可和杜恒被导师临时安排了一项紧急任务——为下周一个重要的国际研讨会准备一批高纯度标准品,需要在大型液相色谱仪(HPLC)上进行通宵的纯化分离。任务繁重,时间紧迫,无法推脱。地点就在化学楼三楼,那间配备了最先进HPLC系统和配套合成装置的“高等有机合成实验室”。

“高等有机合成实验室”,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冰冷的、高规格的权威感。

宽敞的空间里,摆放着价值不菲的精密仪器:旋转蒸发仪、低温反应器、真空干燥箱,以及占据一整面墙的HPLC系统控制台和层析柱阵列。空气中弥漫着乙腈、甲醇和残留试剂的混合气味,通风系统发出低沉的嗡鸣,维持着内部的微负压环境。厚重的防爆门紧闭,将深夜的寂静隔绝在外。

墙上的挂钟指向凌晨一点。

巨大的落地窗外,校园陷入沉睡,只有零星的路灯散发着昏黄的光晕。实验室里,只有HPLC系统运行时规律的泵动声、检测器微弱的嗡鸣,以及林可和杜恒偶尔敲击键盘和记录数据的声音。

林可坐在控制台前,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色谱峰,眼皮沉重。连续数日的心理压力和此刻的疲惫让她精神恍惚。杜恒则在通风橱前,小心翼翼地进行最后一步样品前处理,他穿着白色实验服,戴着护目镜和丁腈手套,动作一丝不苟。

“还有三小时左右。”杜恒的声音透过通风橱的玻璃传来,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

“嗯。”林可揉了揉眉心,强迫自己集中精神。

她起身走到窗边,想透透气。窗外漆黑一片,化学楼像一个巨大的、沉默的怪兽蛰伏在夜色里。她下意识地看向通风控制间——那是一个位于实验室角落、单独隔出的小房间,里面是整个实验室通风系统的核心控制面板。门关着,里面一片漆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