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需要一个系统。
一个能将这海量的、碎片化的、染血的证据,熔铸成一把足以刺穿陆浩宇那优雅伪装的、无可辩驳的利刃的系统!
她起身,动作因为长时间蜷缩和悲痛而有些僵硬。她翻箱倒柜,找出了所有能找到的空白笔记本、文件夹、大张的绘图纸。然后,她像一台设定好程序的机器,开始了冰冷而高效的整理工作。
……
第一步:死亡案例汇编。
她取出一本最厚的空白笔记本,在扉页重重写下:“明德大学非正常死亡事件链 (七日循环记录)”。
第一页:图书馆猝死 (首次循环)。时间、地点、死者信息、疑点(笔记本涂改化学式?)、关联线索(死者曾与苏韵争执?)。
第二页:实验室毒气泄漏 (杜林双亡)。时间、地点、过程(通风“故障”?毒气类型推测?光气?)、触发循环。
第三页:食堂食物中毒 (张成)。时间、地点、死因(河豚毒素?)、疑点(目标被转移?)、关键线索:爆炸案议论 (陈重与苏韵关系?)。
…
第七页:图书馆顶楼惰性气体谋杀 (杜恒牺牲)。时间、地点、过程(氮气灌注)、凶手直接行为(陆浩宇启动)、关键证据获取:赵锐血样分析确认“X物质”特征峰 (m/z 488.3, 105.1)。
每一页都尽可能详细记录时间、地点、死亡方式、疑点、关键线索、以及该次循环获取的突破性信息。冰冷的文字,记录着一条条鲜活生命的消逝和他们用死亡换来的碎片。
……
突然,林可像是忽然想到了什么,她拿起杜恒那本写满公式的笔记本,翻到记载“中和剂”思路的那一页。拿起笔,在杜恒那些复杂公式的空白处,用力写下:
小主,
“中和剂核心:基于‘X’结构逆推?靶向阻断神经电扰动?稳定时空锚点?”
然后,她在这页的底部,用尽全身力气,写下两个名字:
杜恒 & 林可
在杜恒的名字后面,她画了一个小小的、向上的箭头。
……
时间在笔尖流淌,在纸张翻动间流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