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养文胆的方法

文社的清晨像往常一样热闹,走出房间就能闻到今天厨房熬煮米粥的香气。

带着昨晚没琢磨透的文胆问题,一个人靠在房间前面的廊柱上看着前面失神般的思考着。

自从上次文胆凝练出青莲纹路后,我总觉得文胆停止了成长,像粥煮到一半没柴火了一样,不知道该怎么使文胆继续成长。

不一会儿,就见老夫子坐在石桌旁,手里捏着本线装的《论语》,秋日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梢,在书页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他见我过来,把手里的茶盏往石桌上一放,青瓷碰着石头,“当”的一声脆响。

“昨夜没睡好?”老夫子指了指我眼下的青影,嘴角带着点笑意,“在为何事烦忧?”

我在他对面坐下,把对自身文胆的感觉告知老夫子后,就见他把那本《论语》推到我面前。

书页边缘磨得发毛,空白处密密麻麻写着朱笔批注,有些字都被岁月晕得发淡。

“你觉得文胆只靠诗气养,可你却忘了根本。”老夫子端起茶盏抿了一口,继续说道:“此界文道,经义为骨,诗词为皮。皮再光鲜,骨头不硬,是撑不起来文道的。”

我握着那本《论语》,指尖触到泛黄的纸页,墨香混着樟木的味道扑面而来,忽然想起现代时外公时常翻阅的旧书。

也是这样的线装书,页脚折了又展,上面有他写的笔记。

那时候我总是认为自己学习知识很快,直到后来,参加诗词大赛上,评委说我“诗有其形却无神”,才懂有些书和知识需要反复揣摩才能得其深意,才能将其神韵运用到自己写的诗词当中。

“经义养胆?”

我手里拿着书,却感觉到怀里的文胆轻轻颤了一下,像听到了什么熟悉的词,“可我读《论语》,总觉得书本当中有些话……和我想的不一样。”

老夫子笑了,伸手拍了拍我手中的书:“不一样才好。书里的文章,不是是别人说的道理才是道理,是要跟着读这本书的人的心走的。”

“你且读,不要急,读到书里的文章和自己的想法相互印证,读到能够用自己的道理来解释书里的道理。”

我翻开第一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几个字映入眼帘,墨色饱满,旁边是老夫子写的批注。

刚读两句,就听见有人喊我们吃早饭,米粥的香气更浓了,还混着咸菜的咸鲜。

老夫子站起身,把书往我怀里一塞:“先吃饭,饭饱了,心才静得下来。”

吃早饭时,高士和岑掺见我怀里揣着《论语》进来,岑掺参递了个馒头过来:“太白,你这是要改读经义了?可别到时候忘了怎么写诗啊!”

我接过馒头,咬了一口,面香混着麦麸的粗糙感在嘴里散开。

忽然想起现代加班时吃的泡面和包子,那时候总觉得泡面和包子吃得想吐,现在能有馒头和吃粥就咸菜就不错了。

“试试老夫子指点的法子,”我嚼着馒头笑了笑,“万一成了呢?”

吃完早餐后我抱着《论语》去了学社一个无人的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