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到今天下午直播里,蔚星辞在池熙引导前和引导后那判若两人的表演,时淼淼眼中闪过一丝兴趣:“短短时间能有这种进步,要么是突然开了窍,要么就是背后有高人……或者,她自己本身就有点天赋,而且肯下功夫琢磨。”
她又点开蔚星辞早年的一些生活微博,里面有几条是她自己写的歌片段,自己作词,找了不知名的编曲,还自己吭哧吭哧地做推广。
时淼淼快速浏览了一下歌词和简谱:“业务能力……勉强及格吧,比那些纯靠修音的电鳗歌手强点。”
但很快,她就看到了这些微博下面无数的“抄袭狗”辱骂和所谓的“实锤”链接。
时淼淼想点开微博自带的音频听一下,却发现链接早已失效。
她退出微博,转而去了其他音乐平台和视频网站搜索。
最终,她在某个专门汇总蔚星辞黑料的营销号视频里,找到了那个被反复播放的“抄袭实锤”对比——蔚星辞早年写的一首demo小样和另一位当红歌手后来发行的主打歌。
时淼淼戴上专业的监听耳机,反反复复听了足足五六遍。她的眉头越蹙越紧,不是因为“抄袭”证据确凿,而是因为……
“嗯……”她发出一个疑惑的音节,“这个编曲……不能说是毫不相干,但简直是一模一样。这个词也是,核心意象和句式结构重合度太高。”
作为专业人士,她几乎瞬间就做出了初步判断。
但紧接着,她的职业病就犯了:“不过……奇怪。”
她又拉回进度条,重点听两首歌的细节:“蔚星辞这个demo,虽然制作粗糙,但旋律走向更顺,情绪铺垫也更流畅自然。而另一位这首歌……”
她顿了顿,找了个相对客气的说法:“编曲华丽,制作精良,但情绪转换有点生硬,段落之间的衔接像是硬拼起来的,为了复杂而复杂,反而失了自然。”
这种微妙的不和谐感,在外行听来可能是“高级”,但在时淼淼这种级别的制作人耳朵里,却像是看到一件针脚拙劣的高仿礼服。
她关掉了电脑,摘下耳机,房间里瞬间安静下来。她拿起手机,找到那个备注为“笑笑-小助理”的联系人,手指飞快地打字:
【笑笑,给我订一张明早最早回国的机票,时间随便。然后联系一下《心动的旋律》的导演程辉,我把他手机号发你,跟他对接一下行程,后天早上八点之前,我必须出现在他们录制现场。】
消息发出去不到十秒,手机就疯狂震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