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织网者近期活动模式分析(节选)。
· 重点关注区域: 旧港区(尤其是已标记的废弃船坞周边)、临江大学物理实验室(原因不明)、数个大型数据中心节点。
· 活动特征: 渗透尝试加剧,更多利用网络漏洞与人类代理(被深度影响者)。检测到其正在构建某种“区域性意识干涉场”的雏形,范围覆盖临江大学及周边。
· 关联信息: 提及“远星号”可能运载的“锚点”特性之一——【信息奇点亲和】,推测“织网者”试图利用大学区域的高密度信息流与年轻活跃的意识进行某种实验或引导。
信息量巨大,且极具价值。
“观测者”的内乱确实存在,并造成了可乘之机。“银狐”提供的据点,尤其是大学那个,出乎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织网者”的活动则更加印证了“远星号”秘密的重要性,它们似乎也在积极寻找和利用“锚点”。
林风快速消化着这些信息,同时抿了一口苦涩的黑咖啡。真实的苦涩味道刺激着味蕾,让他保持清醒。
他将U盘拔出,妥善收好。平板电脑上的所有痕迹被系统瞬间清理干净。
接下来,是抉择的时刻。
摆在他面前的有几条路:
1. 直奔主题: 利用图纸线索,全力寻找“远星号”可能残存的舰体或那个隐藏空间。风险:目标明确,但“织网者”和“观测者”都可能在那里布下重兵。
2. 趁乱潜入: 利用“观测者”的内乱和监控盲区,尝试接触其内部,获取更多关于“清理程序”和“叛徒”的信息,甚至可能找到关于系统“修复者”的线索。风险:极高,如同闯入龙潭虎穴。
3. 守株待兔: 等待“解密者”的下一步联系,看看他们能提供什么新的情报或协助。风险:被动,且“解密者”目的不明,需警惕。
4. 暂避锋芒: 前往“银狐”提供的安全据点,暂时隐匿,深入研究档案和图纸,提升实力,等待更好的时机。风险:可能错过某些转瞬即逝的机会。
每一条路都布满荆棘,也都可能通往不同的真相。
林风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粗糙的咖啡杯壁上摩挲着。他看了一眼窗外,学生们抱着书本匆匆走过,脸上带着属于这个年纪的烦恼与朝气。那是与他截然不同的世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