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灾民证袁罪,密卷现宫廷

陆昭放下笔,指尖还按在刚盖完印的田册上。窗外更鼓敲了三下,夜风从檐角穿进来,吹得烛火晃了晃。他正要起身,外头传来急促脚步声。

“主公!”一名亲卫冲进屋,“府前来了好几百人,跪满了广场,说是……说是堤坝出事的灾民。”

陆昭眉头一动,没说话,抓起外袍就往外走。

赵云已经在门口候着,手按刀柄,脸色紧绷。“人都围在台阶下,举着些发黄的纸,看样子是地契。四周我已经派人守住了,没人能乱闯。”

“走。”陆昭点头,“我去看看他们手里拿的是什么。”

到了府前,月光斜照在石阶上。三百来个百姓跪在地上,衣衫破旧,脸上沾着泥灰。最前头几个汉子高举着卷好的纸,用红绳捆着,像是怕弄丢。

陆昭站在台阶最高处,声音不高:“谁带头来的?”

一个满脸胡茬的老汉抬起头,嗓门沙哑:“我!我是清河堤下的佃户李大根!我们这些人,都是被袁家逼着挖堤放水的!”

底下人群嗡了一声,有人抽泣,有人低声骂。

陆昭问:“你们说被逼?拿什么证据?”

李大根哆嗦着手解开红绳,展开一张泛黄的地契。上面墨迹清晰,写着“冀州渤海郡良田三十顷”,落款是“袁氏私库监印”。

“这地契是我们在塌了的堤坝底下挖出来的!”他声音发抖,“那天夜里,袁府的人给我们每人五串钱,让我们偷偷往堤基里掏土。说只要干完活,每人分一亩地。可第二天洪水就冲下来了,村子没了,孩子也没了……”

另一个年轻妇人抹着眼泪接话:“我家男人死在水里,到现在都没捞上来。可今天早上,我们在断堤的石头缝里发现了这些地契——全是袁家名下的地,早就卖出去了,哪轮得到我们分?”

陆昭听完,转身对赵云说:“把这些人带进去,别让他们在外头跪着。找间屋子,让他们挨个录口供。”

他又看向甄宓,她不知何时已站在廊下,手里拿着一支小秤和一方砚台。

“你去验那些地契。”他说,“看纸张年份、墨色深浅,还有印泥成分。”

甄宓点头,带着几名文书进了偏厅。

两个时辰后,陆昭坐在主堂,面前摆着十来张地契样本。甄宓走过来,把一份记录放在桌上。

“纸是三年前的河北麻纸,墨里掺了松烟灰,跟袁氏账房用的一样。最重要的是印泥——里面有朱砂和蜂蜡,这种配方只有袁家内库才用。”

她顿了顿:“而且,每张地契上的‘袁’字,最后一笔都多出一个小钩。那是他们家掌印人习惯性的笔误,对外从不显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