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花开时,没人叫我的名字

清晨的巷子被蓝花染得像是浸在梦境里。

孟雁子走在西槐巷中央,脚步轻得像踩着风,又沉得如同拖着整座城的记忆。

“孟姐早。”

“孟姐,今早花开得特别好,我娘说她梦见我爸了……”

“孟姐,谢谢您。”

一声声问候从四面八方涌来,带着敬畏、感激,甚至虔诚。

有人站在门口微微躬身,有人从窗后探出头,目光追随着她走过。

孩子们不敢靠近,只敢远远地指着她手腕上的光痕窃窃私语:“那是春天留下的印子。”

雁子茫然点头,唇角微动,却发不出声音。

她不知道自己是谁。

她只记得要走这条路——脚底仿佛有根看不见的线,牵引着她向前。

她抬起手,摸了摸左手腕。

那粒青金种籽不见了,只留下一圈淡淡的光痕,像是月光在皮肤上刻下的一圈年轮。

它不痛,却始终搏动着,与城墙方向遥相呼应。

她走进“回声站”。

这间曾堆满登记簿、记录着千家万户生老病死的小屋,如今已不像办公室,倒像一座祭坛。

桌上堆满了信——不是纸张,而是用蓝花瓣压成的薄片,上面浮着居民们写下的梦话、遗言、道歉、思念。

每一封都泛着微光,像未冷却的灰烬。

她没有迟疑,本能般拉开抽屉,取出那支旧钢笔。

笔帽磨损,金属边缘磨出了温润的弧度。

她的手指颤抖了一下,仿佛这动作早已刻进骨髓,哪怕记忆被抽空,身体仍记得职责。

墨水瓶是空的。

但她还是蘸了蘸,落笔。

第一笔划下时,字迹并未浮现于纸面,而是如根须般沉入纸背,瞬间,整页信纸泛起幽蓝光泽,细密的纹路自笔尖蔓延开来,像藤蔓爬过泥土,缠绕住每一个字。

第二封信,第三封……她不停写。

不是誊录,不是抄录,而是在喂养这些话语。

那些干枯的遗憾、哽咽的告别、从未说出口的“对不起”,在她笔下缓缓苏醒,纸面浮起一层薄雾般的蓝光,仿佛有生命在呼吸。

“你不在录话……”

门被猛地推开,大织冲了进来,头灯还戴在额前,脸上满是尘土与震惊。

他盯着桌上的信,瞳孔骤缩。

“你在给花‘施肥’!”

他冲上前,抓起一封信,指尖触到纸面的刹那,竟感到一丝温热——就像碰到了活物的心跳。

信中一段模糊的记忆浮现:一个女人坐在空荡的屋子里,对着电话说“儿子,妈今天包了韭菜饺子”,可电话那头永远无人接听。

而现在,这段记忆不再只是文字,而是有了温度、气味、声音,仿佛能透过纸面溢出来。

“这不对……”大织声音发颤,“你说过,‘回声站’只能收集记忆,不能唤醒它。这是‘种植’,不是记录!你到底做了什么?”

雁子没回答。

她只是继续写。

笔尖划过纸页,像犁过冻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