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人类的孤独

当科学的震撼稍稍平复,更深刻的哲学危机便如潮水般涌来。这种危机在团队沉默的间隙,在每个人凝视屏幕上面那个暗淡地球光点的眼神中,表露无遗。

顾渊是受影响最深的一个。他亲身“体验”过那个网络的浩瀚与生机,也因此对人类自身的“寂静”状态感受最为刺痛。“你们无法想象那种感觉,”他喃喃道,目光有些空洞,“就像你突然被扔进了一个热闹无比、充满智慧与情感交流的盛大宴会,所有人都在用你听不懂但能心领神会的语言交谈、舞蹈、分享着宇宙的奥秘。而你,只能像个透明人一样站在角落,无法参与,无法被感知,你的存在毫无意义。我们人类引以为傲的文明、艺术、哲学……在那个层面看来,会不会就像……就像孤芳自赏的呓语?我们所有的奋斗、爱恨、探索,在一个相互连接的宇宙意识共同体眼中,是否只是一场发生在隔离病房里的、无人观看的默剧?”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这种“意义丧失”的危机感,对于一生都在追求知识和理解的科学家来说,是致命的。如果人类文明的一切成就,在更宏大的宇宙图景中只是微不足道、甚至不被感知的“噪音”,那么他们此刻在这里的冒险,又有什么终极价值?

王大锤的反应则更加直接和愤怒。“去他妈的隔离!去他妈的离线!”他猛地一拳砸在控制台上,发出沉闷的响声,“凭什么?凭什么我们就得被关在黑屋子里?那些‘苏’,那些恒星意识,还有那些不知道在哪儿的其他文明,它们就能在网络上畅所欲言?这公平吗?!这就像一个巨大的、宇宙尺度的歧视!我们做错了什么?要被这样对待?”

他的愤怒背后,是深深的无力和被遗弃感。工程师的本能是解决问题,但面对一个可能笼罩整个星球、运行了数百万年甚至更久的未知技术造物,他感到的只有绝望。

南曦同样被这种空前的孤独感所笼罩,但作为领导者,她必须强迫自己超越个人的情绪,从更宏观的文明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这种‘孤独’,这种‘隔离’,或许……并非完全是坏事。”她的话让顾渊和王大锤都惊讶地看向她。

“想想‘收割者’,”南曦的目光锐利起来,“那个网络,既是交流的平台,也可能成为被猎杀的猎场。‘苏’能隐约感知到远处的悲剧,那些被‘收割’的文明,很可能都是‘在线’的。我们人类的‘离线’状态,这层‘隔膜’,在保护我们免受‘收割者’的直接探测和攻击!”

她指向屏幕上那些代表“结构损伤区”的黑暗标记:“无知,有时候是一种保护。正因为我们‘寂静’,正因为我们被这层‘迷雾’笼罩,那个在轨道上监视我们的‘侦察单位’,才无法轻易确定我们的威胁等级,或者我们的‘味道’是否值得它召唤主队。这层我们视为枷锁的‘隔离’,可能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一直是保护人类文明延续的护盾!”

这个逆转性的观点,像一道闪电,劈开了弥漫在舱内的悲观迷雾。

三、 抉择的十字路口:拥抱连接还是甘于孤独?

南曦的“护盾论”立刻引发了新一轮、更加复杂的辩论。人类的“离线”状态,究竟是一种需要打破的囚笼,还是一种应当珍惜的保护?

顾渊首先激动起来:“就算是护盾,也是一个囚禁我们灵魂的护盾!南曦,你难道不想知道宇宙的真相吗?不想与其他智慧生命真正地、深入地交流吗?不想让人类文明成为那个宏大网络的一部分吗?知识本身就是风险,但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永远蒙上眼睛!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网络的存在,知道了‘收割者’的威胁,我们就有了主动选择的权利!我们可以尝试寻找安全的方式,小心翼翼地‘接入’,而不是永远被动地躲在盾牌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