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欢乐的男孩

圣诞大战的硝烟散尽,晚上,李特在印第安纳波利斯一家颇为地道的德州烤肉店,请大姚吃了顿饭。馆子不算高档,但分量实在,烟火气足,正适合两个需要补充能量的大个子。

几大盘滋滋冒油的牛胸肉、猪肋排下肚,两人之间的气氛也松弛了不少。脱离了球场和聚光灯,大姚那标志性的憨厚笑容也多了起来,只是眉宇间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35秒13分,真他妈牛逼。你有了一个好帮手”李特用切肉的餐刀指了指大姚,语气里带着纯粹的佩服,“我在电视前看的,波波维奇老头脸都绿了。”

大姚嘿嘿一笑,用纸巾擦了擦嘴上的油:“希望吧。”他顿了顿,看向李特,“倒是你,奥本山那事儿……没吃亏吧?我看录像,大本那一下够狠的。”

“眉骨缝了几针,小事。”李特不在意地摆摆手,“就是禁赛憋得慌。罗恩和杰克逊更惨,还得熬一阵子。”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夏天的雅典奥运会。大姚叹了口气,那双大手摩挲着可乐杯:“别提了,小组都没出线。第八名……回来被骂惨了。感觉使不上劲,战术跑着跑着就乱了。”

李特能想象到那种场面。大姚在NBA是绝对核心,进攻轴心,但在国家队,他需要承担的远不止得分篮板。“体制不一样,”李特斟酌着用词,“你一个人改变不了太多。想想看,你可是NBA的状元,休斯顿的基石,但在那边……”他没把话说完,但意思很明显。

大姚沉默了一下,眼神有些复杂。他何尝不知道其中的落差。在NBA,他是被精心呵护的资产,战术围绕他打造;回到国内,他则是背负着亿万期待的民族英雄,每一个动作都被放在放大镜下审视,还要应对盘根错节的关系。

李特看着他,忽然想起了父亲李建国分析商业案例时说过的话。他切下一块肉,看似随意地说道:“大姚,说句实在的,你别不爱听。我觉得吧,在NBA,是去挣钱的,是去提升自己价值的,不是去创业的。”

大姚抬起头,有些疑惑地看着他。

“创业是什么意思?就是什么事都得自己扛,从无到有,筚路蓝缕。”李特用叉子点了点桌面,“你在NBA不是创业,你是被请过去当‘核心技术骨干’的。火箭队花了状元签,是让你来解决问题的,不是让你来适应他们原有那一套或者把所有责任都揽自己身上的。你得学会用他们的规则,最大化你自己的价值。球场上是这样,球场外也是这样。”

他顿了顿,看着大姚若有所思的样子,补充道:“至于国内那边……有些东西,你扛不动,也没必要全扛。你是篮球运动员,不是救世主。先把NBA这碗饭端稳了,端好了,比什么都强。”

这番话,从一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年轻人口中说出来,让大姚感到有些意外,但又莫名地触动。他仔细品味着“挣钱不是创业”这个说法,似乎抓住了点什么。一直以来,他背负的东西太多了,反而有些迷失。

“你这家伙……”大姚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苦笑,又带着点释然,“年纪不大,看得倒挺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