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内翻角度过大!重心补偿超过安全阈值!”李建国的声音从电脑后传来,“再来!”
第二个信号在右侧。李特再次启动,这次刻意控制了幅度。球出手的瞬间,右侧摄像头闪了一下。
“出手后摆幅度比标准值小4.3度!虽然进了,但抗干扰能力不足!”
练了半小时,李特浑身湿透,喘着粗气摆手:“停停停…爸,你这比打满48分钟还累。”
李建国从电脑后抬起头,递过来个银色金属杯:“特制电解质饮料,按你汗液成分分析的配比。喝完测静态力量。”
力量区新添了个怪模怪样的设备,像个大型龙门架,但钢丝绳连接的不是配重块,而是个汽车变速箱似的铁盒子。
“磁滞制动系统。”李建国拍着铁盒子,“阻力实时可调,模拟不同体型防守者的对抗。比传统配重块精确237%。”
李特握住拉杆发力,阻力突然增大,像是有人在另一头猛地拽了一把。
“这是模拟本·华莱士的顶防。”李建国的声音毫无波动,“保持3秒,注意核心收紧。”
一组做完,李特感觉腹肌在燃烧。“这玩意儿…比真撞上大本还难受。”
“当然。”李建国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数据,“真实对抗有缓冲,我的系统没有。等你能轻松完成这个强度,实战中那些内线的顶防会感觉像在跳交谊舞。”
午饭后是反应训练。李建国搬出个像是从科幻电影里拆下来的头盔,上面布满了LED灯珠。
“多光源应激反应测试。灯亮起时,用对应手击打。我要测试你在体能下降时的神经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