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吧。”
刘复挥挥手,
“让该说话的人,说该说的话。
这把火,烧得越旺越好。
不过,要烧得‘有理有据’,烧得让天下人都觉得,我大宋出兵,乃是替天行道,是顺应民心,
是维护商路,更是……
拨乱反正。”
“老奴遵旨。”
李德全深深一躬,悄无声息地退出了御书房。
他知道,陛下不仅要利用民意,更要引导和塑造民意,
为即将到来的西征,铺垫最坚实的舆论基础和道德高地。
为了忠实的完成陛下的命令,李德全亲自离开皇宫,到开封城里暗中召集了不少可靠的报纸负责人,做出指示。
在李德全的暗中操纵下,开封城的舆论风暴并未停留在单纯的愤怒与呼吁战争层面,
而是开始向着更深入、更精细的方向发展。
几家或者与内府关系密切,或者可靠的报纸,如《开封晚报》、《开封商报》、《冀州日报》、《青州日报》等,
开始连续刊登一系列“深度分析”文章。
这些文章不再仅仅满足于渲染刘璋张朱的悲惨遭遇,
而是将矛头直接指向了波调政权的合法性与稳定性。
一篇题为《贵霜波调:丝路安宁的最大威胁》的文章写道:
“……纵观波调上位之路,弑君篡位,血染宫廷,其政权之根基,建立于不义与暴力之上。
如此暴君,岂能指望其遵守信义,维护商路公平?
观其执政以来,横征暴敛,宠信佞臣,对往来商旅课以重税,
稍有不从便肆意扣押货物,甚至罗织罪名,侵吞商民财产。
刘璋、张朱之遭遇,绝非偶然,实乃波调政权野蛮贪婪本性之必然暴露!
如此政权存续一日,则丝路西段永无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