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公司新人培养计划初战告捷,第一部非遗主题电视剧尚未开机便已凭借演员们的真实体验花絮引发热议。趁着这股热度,光影传媒决定乘胜追击,启动第二部聚焦“青年返乡创业”的系列剧,同时扩大新人选拔规模——这一次,他们将选拔权与标准制定权深度委托给“忠犬联盟”,核心要求只有一个:“选出人品与实力兼具,能真正扎根乡土、理解非遗的新人。”
“上次的培养让我们明白,演员的人品比流量重要,实力比颜值关键。”陈曦在专项会议上明确方向,“如果只是空有外表,没有耐心学工艺、没有诚意懂乡村,拍出来的作品只会空洞悬浮。”周教授补充道:“我们要选的不是‘明星’,是能诠释文化传承与乡村情怀的‘表演者’,人品是底线,实力是核心,两者缺一不可。”
经过团队商议,“忠犬联盟”制定了一套“三维选拔体系”:基础实力考核(表演功底、文化认知)、人品素养观察(待人接物、责任担当)、实践适配测试(非遗学习、乡村适应),全程公开透明,拒绝走后门、拼资源,只为选出真正契合的新人。
选拔通知一经发布,便收到了上千份报名申请,既有影视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也有默默打拼多年的青年演员,甚至还有几位放弃城市工作、返乡创业的“素人”报名。经过初步筛选,50名候选人脱颖而出,齐聚乡村,开启了为期一周的集中选拔。
基础实力考核:拒绝“花瓶”,考验真功夫
选拔首日,基础实力考核在非遗工坊的展示厅拉开帷幕。没有华丽的舞台,只有简单的背景板和一把椅子,考核内容也格外务实:即兴表演“非遗传承人面对手艺失传的纠结”“返乡青年说服父母留在乡村”等贴近主题的片段,同时现场作答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相关的基础题目。
“请17号候选人上台,即兴表演‘第一次学竹编失败后,被老艺人鼓励的场景’。”沈亦舟作为考官,话音刚落,一位名叫李悦的女孩走上前。她没有刻意煽情,只是笨拙地握着竹丝,眼神里满是失落与不甘,当“老艺人”(由林砚舟客串)递过一杯温水时,她眼眶泛红,轻声说:“爷爷,我是不是太笨了,连这么简单的纹路都编不好。”语气里的委屈与倔强,瞬间打动了在场考官。
而另一位颜值出众的候选人,表演时动作夸张、表情僵硬,面对“羌绣中常用的三种颜色代表什么”的问题,更是答非所问,直言“只要长得好看,观众就会买账”。陈曦当场点评:“表演的核心是共情,非遗主题的作品更需要文化底蕴支撑,空有颜值没有实力,终究走不长远。”
文化认知测试环节,周教授出的题目看似基础,却暗藏玄机。“请说说你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不用讲空话,结合你看到的具体事例。”一位来自农村的候选人王磊回答道:“我老家以前都是土路,后来修了柏油路,村里办了农产品加工厂,年轻人不用外出打工也能赚钱,这就是我理解的乡村振兴。”朴实的回答赢得了考官们的认可。
经过一天的考核,25名候选人凭借扎实的表演功底和基本的文化素养顺利晋级。沈亦舟感慨道:“现在很多年轻人只想走捷径,却忘了基本功的重要性。我们选的人,必须能沉下心打磨演技,才能诠释好这些有温度的角色。”
人品素养观察:细节见人心,小事显担当
如果说实力是敲门砖,那人品就是通行证。选拔的第二到四天,“忠犬联盟”没有安排正式考核,而是将候选人分成5组,让他们参与非遗工坊的日常工作和乡村志愿服务,通过细节观察每个人的人品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