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的大学时光如白驹过隙。毕业分配的季节来临,空气中弥漫着焦虑与期待。
李成林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又有“扎根基层、回报家庭”的正面形象加持,辅导员私下找他谈话,暗示他有机会留在首都的某个不错的单位。
这对于那个年代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
室友张建军捶了他一拳,羡慕道:“成林,你小子行啊!真要留在首都了?以后把弟妹和侄子接来,就是正儿八经的首都人了!”
李成林笑了笑,没有立刻回答。夜晚,他独自一人走在校园里,心中天平两端在反复权衡。
留京,意味着更好的资源、更广阔的平台、更优越的生活条件。
但对刘翠玲和李怀呢?让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村妇女和一个稚龄幼儿,突然闯入这偌大繁华却陌生的都市,她们能适应吗
?巨大的城乡差异、复杂的人际关系,会不会反而让她们感到窒息和痛苦?
而且,留京名额紧张,短期内很难解决家属住房问题,难道让她们来了挤集体宿舍或者租住在狭窄的棚户区?
回省城?省城的发展自然不如首都,但距离刘家村更近,文化习俗相近,生活压力较小,安家落户也相对容易。他能更快地将妻儿接出来,给予她们一个更平稳的过渡期。
他的眼前浮现出刘翠玲那双充满信任和依赖的眼睛,还有李怀咿呀学语、蹒跚学步的可爱模样。他的成功,如果不能与她们共享,那意义何在?
他要给的,是一个安稳、幸福的家,而不是让她们成为繁华都市里无所适从的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