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给叛徒发了张回家的票

凌晨三点,审讯室灯光未熄。

光线从头顶垂直落下,照在陈默脸上。

他坐在铁椅上,双手被铐住,风衣早已被剥去,只剩一件洗得发灰的旧夹克。

他的目光死死盯着桌面那张薄薄的纸——一张高铁车票的打印行程单:始发站是南江市黑市医院所在地,终点站是他和弟弟的老家小镇;乘车时间是三年前的11月22日,也就是“11·23案”爆发前夜。

购票账号归属信息赫然显示:陈默。

陆昭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缓慢而规律——滴、嗒、滴……滴嗒——嗒、滴——

那是摩尔斯电码中的“SOS”,也是当年韩明远在狱中通过水管传递信号的方式。

更是十年前,陆振华牺牲前最后尝试向外发送求救信号时使用的频率。

陈默的手指猛地一颤,无意识地抚过左手腕内侧那道浅淡却深刻的疤痕。

那里刻着两个歪斜的小字:“回家”。

他曾与弟弟一起用手术刀在彼此手腕上划下的约定——等攒够钱,就离开这座吃人的城市,回山里的老屋种田养鸡,再也不碰命案、不沾血光。

可他没做到。

陆昭终于开口,声音不高:“你弟弟没走成,可你还记得带他回去吗?”

空气凝滞。呼吸声都变得沉重。

陈默的眼皮剧烈跳动了一下。

他想冷笑,却发现嘴角僵硬得抬不起来。

他本该愤怒,本该反驳,可那一瞬,脑海里闪过的却是弟弟躺在病床上的模样——皮肤蜡黄,插满管子,喉咙被切开,靠机器维持呼吸。

医生说最多三天。

而他站在床边,只留下一句:“哥给你报仇。”

然后转身,走进黑暗。

“你知道‘红眼计划’真正的启动条件是什么吗?”陆昭缓缓将另一份文件推到桌角,是一段加密通讯的日志截图,“不是宣誓,不是杀戮,而是‘献祭’。每一个加入的人,都必须亲手埋葬一段过去——亲人、信仰、良知。你把你弟弟的遗体从殡仪馆偷出来,不是为了纪念,是为了完成入会仪式。”

门外监控室,沈清盯着屏幕,手指飞快敲击键盘。

小林的声音从耳机传来:“信号还在,但心率异常平稳——不对劲,活人不会在这种环境下保持这种生理状态。”

“他在火化炉前站了十七分钟。”沈清眯起眼,放大画面,“不是悼念,是等待。某种交接。”

她立刻拨通王队长电话:“陈默不在逃,他在履约。‘红眼’成员在接受使命前,会把至亲的骨灰交给引路人。现在他人在殡仪馆,目标可能是移交遗骸!派人封锁所有出口,不要惊动他。”

挂断电话,她望着审讯室单向玻璃后的背影,低声喃喃:“陆昭……你到底还要揭开多少伤疤?”

审讯室内,陆昭已打开录音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