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超联赛的爆火,不仅仅在球场内,更在球场外,在社交媒体上。
陈飞的自媒体账号“汉超梗王”应运而生,专门收集、创作、传播汉超相关的各种梗图、段子和趣闻。他敏锐地察觉到,这届球迷和球员,简直就是“全员梗帝”,天生自带造梗和玩梗的buff。
首轮比赛结束后,各区之间的“嘴炮”和“文化输出”就没停过。
GDP常年稳坐武汉头把交椅的东湖高新区(光谷)队,其官方社交媒体账号发言永远带着一股“壕”无人性的霸气: “本周六加菜:赢了经开,全区小龙虾七折!(坐标:光谷天地,凭本赛季球迷证)” 配图是一张P得毫无痕迹的“东湖高新必胜”龙虾宴海报。 评论区瞬间爆炸: “GDP第一,比赛也要第一!没毛病!” “完了完了,经开区的兄弟要输在起跑线上了!” “经开区的兄弟别怕,你们赢了来我们江夏,梁子湖螃蟹管饱!@武汉经开区球迷会”——这是江夏区队的“神补刀”,顺便推销自家特产。
小主,
经开区,武汉的“车谷”,自然不甘示弱,其球迷会账号立马回敬: “@江夏区球迷会 谢谢好意,蟹蟹!不过我们经开儿郎,踢完球习惯开辆自己造的车回家,稳当![图片:一辆某品牌新款汽车,车身上贴着‘经开制造,必属精品’]” “兄dei,踢完别走,开辆‘车谷造’好车回家吧!”这句口号迅速出圈。
汉阳区和江夏区的“历史梗”对决更是经久不衰。 汉阳区在第二轮对阵江夏前,又玩起了“内马(尔)”梗,海报上写着:“自盘古开天辟地(夸张),汉阳就是武汉中心!江北的荣耀,由我们守护!谁输谁是外马!” 江夏区球迷则翻起了老黄历,评论区回应:“自三国时期吴国孙权筑夏口城于江夏,你们江北(指汉阳、汉口)就没在历史上赢过我们江南(指武昌、江夏)多久!这次继续‘火烧连营’![配图:三国演义火烧连营剧照P成足球场]” 这历史文化底蕴一出来,直接把嘴炮拉升到了学术讨论的高度,让人哭笑不得的同时又不得不佩服这帮球迷的考据精神。
甚至连赛场上,球员和球迷之间的互动也充满了梗。 一次对方前锋带球突入禁区,防守队员贴身紧逼,两人肢体接触后对方倒地,裁判示意比赛继续。倒地球员向裁判申诉,看台上的主场球迷齐声高喊: “算了算了,你踢不赢我的!” 这熟悉的台词,原本是网络上“算了算了,都不容易”的变体,此刻用在球场上,带着十足的挑衅和戏谑,瞬间引爆全场笑点。连倒在地上的对方球员都忍不住笑了,爬起来拍拍屁股继续比赛。这种轻松的氛围,在中超赛场上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陈飞的“汉超梗王”账号精准捕捉到了这些瞬间,做成短视频和表情包,迅速在各个平台传播开来。#汉超梗王#、#武汉草根足球太会玩了#等话题热度飙升。 “这哪是足球联赛,这是全民脱口秀加地方文化博览会啊!”陈飞一边剪辑视频一边感叹,“苏超那股子社区文化和幽默感,咱‘汉超’简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第三章:不只是热闹
当然,汉超的成功绝非仅仅靠玩梗。 其背后,是武汉这座城市深厚的足球底蕴和蓬勃的民间活力。
陈飞为了做内容,特意去深入了解了一番。武汉的足球历史可追溯至清末,百年来从未断绝。2022年,武汉三镇勇夺中超冠军,武汉车谷江大女足问鼎女超,成就中国职业足球史上首个“一城双冠”,燃爆全城。而在基层,校园足球更是根深叶茂,五百多所特色学校,班班有球队,周周有比赛,为王霜等一批又一批国脚的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汉超联赛,像是这种深厚底蕴的一次集中喷发。它将散落在三镇各处的足球火种——前职业球员、体校尖子、高校学霸(8支高校代表队也是亮点)、企业员工、个体老板——聚集起来,以地域为纽带,赋予他们为之奋斗的旗帜。
陈飞采访了一位经开区队的球员,三十出头,曾经在某中乙俱乐部青年队待过,后来因为伤病和前途问题回到家乡,进了车企工作。 “平时上班,下班带娃,周末训练比赛。”这位球员擦着汗,笑容朴实,“但站上这球场,听着全场为我们喊‘经开雄起’,感觉完全不一样。这代表的是我长大的地方,我的街坊邻居,我的单位同事。拼了命也得赢啊!”
这种归属感和荣誉感,是纯粹商业化的顶级联赛难以给予普通球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