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能量传导、符板之谜与不速之客

霍顿试探性的商队离去后,荒石镇迎来了一段相对平静,却更为忙碌的时期。外部压力如同悬顶之剑,催促着领地内每一项计划都必须加速,但又不能自乱阵脚。

与高纯度“曙光晶石”的共鸣现象,为林奇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周教授近乎狂热的理论支持和古老先生关于“能量流转”的提点下,他开始进行更具实践性的探索。

第一次尝试,目标是强化“辉光炉”。他挑选了一个小型陶罐,尝试在烧制前,将细微的“曙光晶石”粉末混合进黏土中,并在内壁刻上简单的、依据鎏金指尖感应到的能量流动轨迹而设计的纹路。烧制完成后,当他再次注入源力激发时,这个改良版“辉光炉”的光芒更加稳定、明亮,能量逸散明显减少,维持时间延长了近一倍!

“成功了!”林奇看着手中这个散发着柔和而持久光热的陶罐,心中振奋。这证明,能量可以通过特定材料和结构进行更有效的引导和利用。

第二次尝试,则更具野心——尝试将晶石能量直接应用于武器。他与汉斯合作,打造了几支特制的“雷啸”弩箭。箭杆由韧性极佳的硬木制成,箭镞后方镶嵌了一小片薄薄的、经过初步能量引导的“曙光晶石”碎片。

然而,这次试验却遭遇了挫折。在第一次试射时,弩箭离弦的瞬间,箭杆上的晶石碎片就因为承受不住巨大的冲击力和能量干扰而骤然碎裂,光芒瞬间熄灭,并未产生任何额外效果。

【周教授】:失败是成功的基石!数据分析表明,晶石结构无法承受瞬间的物理冲击和能量紊乱。需要寻找更稳定的载体或缓冲结构。

【死党-强子】:我就知道没这么简单!看来不能直接当爆炸箭用。哥们儿,试试把晶石能量用在点火装置上?或者搞个延时激发?

【古老先生】:欲速则不达。此路不通,或可另辟蹊径。能量附着于兵器,未必非要藏于其内。

林奇没有气馁,将“能量武器”的研发列为长期项目,暂时搁置,转而继续优化“辉光炉”和探索能量共鸣对自身修炼的助益。

与此同时,对兽人萨满那块暗红色符板的研究,在周教授不眠不休的“远程攻坚”下,终于取得了关键性突破。

“林奇!破译出来了部分关键信息!”周教授的声音通过意念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这块符板记载的,确实是一种召唤仪式的片段!但其指向并非简单的‘深渊’,而是一个更具体的、被兽人称为‘腐沼之主’的存在!硫磺和特定的灵魂能量(颅骨)是构建稳定通道的‘坐标’和‘祭品’!”

“腐沼之主?”林奇皱眉,这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不祥。

“更重要的是,”周教授继续道,“符板末尾提到了一个地点——‘三峰交汇之影,古灵沉眠之地’!这很可能就是它们试图进行完整召唤的地点!结合地图判断,这个位置……可能在黑森林更深处,靠近北部山脉的区域!”